1
早上來到工作室的時候,看到大家圍成了一團,以為有什么驚天大八卦。
我急忙忙鉆到人堆去八,發現大家在安慰哭得很傷心的女同事。
在大家的勸慰當中,我聽到了“相親”、“條件”這樣的字眼。
一打探才知道,原來是那位女同事相親被拒,原因是“條件太差”。
說實話,聽到“條件太差”這幾個字我是很驚訝的。
因為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同事是工作室里策劃組的牽頭人,大二開始就以驚人的營銷天賦加入到團隊,并擔任了創業初期大部分的策劃工作。
她的工作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再者,說到學歷,她即將從211學校畢業,沒有出現之前某個帖子所說的,專科生配不上本科生的尷尬。
長相也是中等以上,五官沒有硬傷,還非常有氣質。
就這樣一個女孩,還條件太差呀?
2
我很不解,于是到了午飯時間,看她情緒平靜下來了,拉著她八卦相親全過程。
沒等我問她對方到底是何方神圣,要求這么高,她就已經開始不停地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你知道我碰到一個多奇葩的相親對象嗎?”
“不知道。”我一臉懵逼,擔心她受刺激變成了可云。
她白了我一眼,接著說:
“見面第一件事,筆試題。
題目包括:學歷、收入、身高、體重、三圍、房產、口味、戶口等等,反正就是嚴格按照中國式相親價目表出的題。”
(如下圖)
真的很嚴謹了,要是做學術研究有這樣的態度就very good了。
“這套題滿分100分,我拿了30分。”同事繼續說道。
“哇靠,什么評判標準哦!”我拍桌而起。
“他自己的評判標準,要求學歷985,我學校只是211,不得分;要求身高160以上,我158不得分;要求C杯以上,體重還不能過百,我一個自信是A+杯的人又踏馬不得分!!!
扣得最多的一項還有我是做新媒體的,他覺得工作不穩定,約等于沒收入。
最后就只拿了30分,然后他以一種這是我相過最差的一屆親的眼神看著我說,你還是在你的圈子里找個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吧。
害我開始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不相親都不知道自己的條件這么差。”
whatttttttt?
聽著就很氣了,這哪是找對象,簡直就比校招還難。
是不是還要先網申,然后線上筆試,筆試超過多少分才可以一輪面試,啊呸。
3
我覺得不是不相親還不知道自己的條件有多差,是很多人對愛情和婚姻有什么誤解。
婚姻不是一場買賣,不是兩個物質條件匹配的人作的等價交換:
你用美貌換我的金錢,我用學歷換你的罩杯。
真正好的婚姻需要的是情投意合和愿意跟對方同甘共苦的決心。
如果僅僅是物質條件匹配,往往很快就走向分裂。
我身邊就有這種教科書式的例子。
當初表哥被他媽逼著去相親,按照事先羅列出來的標準找到了一個綜合得分最高的女生,然后相處沒多久就結婚了。
看起來是門當戶對的兩個人,實際上貌合神離。
因為沒有感情,表哥常常早出晚歸,避開和她的交流。
時間長了,女方受不了,提出了離婚,然后就消失地無影無蹤。
最后剩下一個無辜的孩子,既沒娘管也沒爹疼。
4
“表哥式的相親悲劇”其實并不少見。
但又或許因為太常見了,我們就把我們的愛情和婚姻默認為本應如此。
我們認為金錢很重要,因為反正沒愛了還有錢。
我們覺得學歷很重要,沒有學歷就是沒有思想深度。
我們也贊同某種職業就是賢妻良母的代表,不穩定的工作者就不配談戀愛。
可是其實我們最開始相親的目的只是為了找到一個可以共度一生的人,不是可以共度一生的錢、學歷和職業。
若是全憑物質條件去評定一個人是否適合交往,那我勸你們合伙創業吧。
錢生錢,單身一輩子也美滋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