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能忘懷的故鄉,因為那里有最美好的回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我的故鄉在古稱河州的一個邊陲小山村里,這里到處都是山,一出門沒有一條平坦的道路,家的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周圍是山,抬頭是天低頭是地。我的家就在這山腳下,在這兒出生,成長,度過了童年時代。由于交通等各方面的不便這里經濟落后、教育滯后、思想僵化,形成了這個貧窮的小山村。村落以一條快要斷流的小溪為界,分居兩座山之間,村民不是很多,但都是穆斯林且都信仰虔誠,這里沒有利益的紛爭,塵世的喧擾。雖然貧窮,但鄰里和睦、互敬互愛、一家有難、全村支援,倒也祥和幸福。村民大都以種地為生,種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
放羊
在我的童年回憶中,最深刻的就是放羊。雖然只有很短的一段時間,但已銘刻于心。放羊是每個山里娃必備的一項技能,而我不具備。每家每戶都會養十幾,二十只羊,由于沒有種植什么牧草,羊都要去外邊放牧,而這放羊的任務就交給家里的孩子們了,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我也曾放過一段時間,家里的大人們因為農忙都下地干活去了。每天放兩次羊早上和下午。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就得出發,有時拿上饃饃和水,在放羊期間吃就當是早飯吧,有時也不拿等放羊回來再吃,我是從來不拿的,從早上一直到中午時分才回家大人們都下地干活,把早飯留在鍋里,也有時把早飯裝在鐵飯盒里放在炕洞里,這樣無論什么時候吃都是熱呼呼的。吃完早飯早上的任務算是完了,但有時母羊生了羊羔或有些羊生病了,就不能出去放牧,得給它們“另起鍋灶”分開喂養。
等到下午日偏的時候。又把羊趕出去,天氣熱的時候羊特別不聽話,總是亂跑漫山遍野的跑,這兒一只那兒一只的,我得把他們追回來,合在一起到水草豐茂的地方去,當然我也累的汗流浹背,又由于缺乏經驗,沒有一刻是閑的,時刻盯著羊群,生怕它們跑到別處。看別人放羊很是清閑,把羊趕到任何地方,羊只專心吃草哪兒都不去,放羊的人三五成群一起打撲克,唱山歌,追野兔……看上去是一種享受,而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好像就我們家的羊不聽話。下午的放牧一直要到天剛擦黑的時候才能回去,羊吃的飽飽的,一個勁的亂跑,而我卻累扒了。
有時一個人單獨放羊,不和別家的羊合在一起,但也有時幾家的羊合在一起放:我們把羊趕到一個山谷底,分成兩組分別再兩座山頂守著,這樣羊只能在谷底周圍活動,放羊的人也輕松,山頂上的人圍在一起玩撲克、下五子棋;有時也燒地堝堝,養也吃飽了自己也餓不著,等到傍晚往回趕羊,兩邊山頂的人往谷口走就行了,羊全聚集在谷口,專門選一個“領羊”的人,走在養前面后面的羊都跟在這個人后面,剩下的人邊走邊吆喝,一到岔路口后面的人喊一聲“分嘍”羊都往家的方向走了,回到家把羊趕進養舍,這一天的放羊算是結束了。
故鄉的季節
房檐邊上的水珠像斷了線的珍珠不斷地往地面上落,地面被砸出了許多小坑,滴滴嗒嗒的,不是下雨了,而是春天來了,房頂的雪正在融化,冬天的模樣已經褪去,后山上可以看見星星點點的綠,雖然有點冷,但人們已脫去了厚重的棉襖。我走出家門來到門前的空地上,偶然間發現草垛邊上都已長出了綠芽,一塵不染綠油油的著實讓人喜悅,幾只不知名的鳥在枝丫間跳躍,天空雖泛著白光但很耀眼,路邊已融化了的水順著低處往下流去,可以看到蒸騰的水汽,有些樹也長出了新芽,一切都顯得生機勃勃。
河灘的小溪又漲滿了水,小溪邊也長出了茂盛的草,幾乎把小溪隱沒了,這條小溪順著河谷向下流去,源頭人們做了一個蓄水池。那時候沒有自來水,全村的人都在小溪里抬水吃,每天清晨你都會看見婦女們拿著扁擔去抬水的情景:水桶碰撞發出的叮當聲,舀水的聲音,歡笑聲……打破了村莊的寧靜,各家各戶都升起了炊煙,奇怪的是炊煙懸在半空中,從對面山看,好像仙境一般,村落時隱時現,不一會又都散去了。
每戶人家都會在離家不遠處留出一塊地用來種蔬菜,我家門前的一塊地里每年奶奶都會種許多蔬菜:西紅柿、洋蔥、菜瓜、向日葵……每天吃的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新鮮蔬菜,地邊也有許多杏樹,一到秋天金黃的杏子掛滿枝丫,熟透的西紅柿搖搖欲墜,向日葵粒粒飽滿……
秋天是家鄉最美的季節,金黃的田野、蔚藍的天空、開滿小花的山坡、鳴叫的禪蟲、滿樹的杏子……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是一年當中最忙的時節,忙著割小麥、挖洋芋、摘玉米,一年的勞作要在這幾天見收成,如果不搶收,遇到大雨等天氣這一年就白忙活了。
家門口幾年前種了幾棵杏樹。如今都長成參天大樹杏子壓彎了樹枝,今年杏子大豐收,地面上落了一層,遠遠望去像塊毯子鋪在地上,走過每戶人家院墻旁都可以看見落在地上的杏子,而沒人去拾,像往年的話到別人家去要,真是物以希為貴。
每天的勞作結束后,我不急著回家,我喜歡坐在田野邊:吹著微風、聽著草叢間螞蚱的鳴叫、看著遠處的山、山腳下的羊群,晚霞把西邊染得通紅,放羊的人趕著羊群緩慢前行,這一副副畫面交織成了故鄉的傍晚。一陣風吹過,麥穗在風中搖曳,你甚至可以聽見麥穗碰撞的聲響。躺在麥穗桿上望著蔚藍的天空。時而飛過幾只烏鴉,鳴叫著離去,坐好長時間才肯回去。
家里的老土炕
家里的老房子是我太爺留下來的,房子雖不好但足可以使一家人遮風避雨,房子已有數十年了,由于年久失修,已經開始漏雨,墻體破裂,木頭松動,家里決定重修房子,經過一家人的努力五間嶄新亮麗的平房座落在老房子原來的地方,為了美化房子貼上了瓷磚,門窗都進行了油漆,看起來確實挺不錯,但沒有了對看房子的那種感情。
家里的老房子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黑”,由于土炕必須用糞塊,樹葉,麥草之類的要每天燒,煙熏火燎的,炕洞周圍的墻體經過年復一年的煙熏,變得黑亮,黑不可言,幾個房子都是如此。由于老房子門窗都很小,門楣又低,進到房子里也是個黑,如果你猛然間從外邊進去的話什么也看不見,得緩一會兒。我最喜歡家里的老土炕,每天早上都不愿起床,即使醒著也是一樣,遇到下雪天,更是不愿外出躲在被窩里,熱呼呼的哪兒都不想去。不像現在的電熱毯冷不冷,熱不熱的。土炕不僅可以取暖,還可以做好多事情:有時候不想吃飯,就跑到地窖里拿上幾個洋芋放在炕洞里,洗也不洗帶著泥土直接放進去,然后跑出去玩,等玩夠了,玩累了,再把洋芋掏出來,剛好熟透,還帶著泥土的和炕的味道,一掰開熱氣騰騰,一口咬下去,那味道那口感,簡直無法言語,現在想來那是世上最美味的:有時媽媽也在炕洞里燒饃饃,把面團和好再在上面抹上油和調料,放在一個鐵飯盒里,最后把鐵飯盒埋在炕洞的草灰中就行了,等到中午時饃熟了,還是熱氣騰騰的,帶著一種說不出的味道,吃一口酥軟香甜,連粘在手指上的油也不放過。
曾經干過的“壞”事
曾經可謂是“壞”事干盡,罪大惡極,十惡不赦。
記得小時候有天中午閑來無聊,想找點事做可不知道做什么,我就去找經常和我一起玩的伙伴,倆人一商量決定去燒地堝堝,從家里拿了個鏟子就走了,找到一處合適的位置就開始忙活了,先挖了一個類似鍋塔的樣子,然后用小鏟子修整,最后找來土塊累起來,這可是個技術活,一般人不會做,我只能靠邊打下手了,一會功夫都弄好了,就差下“鍋”的東西了,怎么辦?從家里拿的話,怕家里人罵,只能偷嘍。前邊不遠處有幾塊洋芋地,順著地沿上去了,一人放哨看人,一人下地挖洋芋,挖了大概十來個,臨走前用土把挖的位置用土填好以免被發現,洋芋裝包在自己的衣襟里。左顧右盼的跑了。可是自家的洋芋地就在旁邊啊!
有天早晨家里大人們都下地干活去了,留我一人在家燒水,我經過后院時看見一直只小鳥鉆進了一塊瓦縫間,我想那兒肯定有鳥窩,找來梯子揭開瓦片,果不其然,有幾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鳥“唧唧”亂叫,我當時高興壞了,拿來一個鞋盒裝進去了,準備自己喂養。小鳥是吃蟲子的,但不知道吃哪種蟲子,于是拿著一個飲料瓶就去抓,不管什么蟲子都裝進瓶里,回來喂鳥吃,可小鳥不吃,我只好掰開嘴往里塞,但都吐出來了。活的蟲子不好抓,總是到處跑,我把蟲子一一踩死再裝瓶里。小鳥一點都不吃,我想了好多辦法都無濟于事,沒幾天就都死了。
門口菜園里的花都開了,油菜花、喇叭花、杏花、地邊的小野花,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各種花都有,頗有百花齊放之勢,引來了無數的小蜜蜂和色彩斑斕的蝴蝶,蜜蜂的嗡嗡聲,小鳥的嘰喳聲,蟬的鳴叫聲……響成一片好不熱鬧。我和幾個伙伴也來到菜園,看著蜜蜂飛來飛去,都是不咬人的那種蜜蜂,于是就捉弄蜜蜂:我們找來細細的繩子,栓在蜜蜂的屁股后面,然后讓它飛,當它飛高時又拽下來,我們比誰的飛的遠,如此往復。
?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想想自己以前的事,歷歷在目,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重新回到曾經生活過的這片熱土,再也沒有了曾經的熱情,當年的玩伴不知去處,當年的人不再那么友善,一切物是人非。漸漸地對這里沒有了感情,甚至開始厭煩。人人都向往外面的繁華,喜歡車水馬龍的都市,我亦如此。這里是我不能忘懷的故土,存留在記憶當中。
? ? ? ? ? ? ? ? ? ? ? ? ? ? ? ? 2017年暑假~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