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時刻警惕校園貸陷阱

提到校園貸,有人會說,它幫助貧困學生解決了資金周轉困難,減輕了家庭負擔,但也有人說校園貸變相成為高利貸,給學生帶來了災難:長沙一高校學生陷“貸款購手機”騙局40多人欠下37萬;河南大學生以同學名義貸款百萬,最終已命相熟;將個人信息借給同學去貸款,28名大學生負債近百萬等新聞頻繁出現。

近期更是出現一個新的“校園貸”手段——【培訓貸】,他是針對大學生,即將畢業但不知是否有能力面對激烈的競爭,用一列的犀利言辭進行打擊,挖出大學生心理的不自信,絕望和失敗的情緒,而培訓機構再展示自己的培訓計劃,但他們的目的不只是讓你報名,而是申請培訓貸款。

等等這些案例,讓本該坐在教室里讀書學習,享受著青春的學生,因這些那些的騙局,陷入校園貸的漩渦。為什么經常出現校園貸慘案,很多人都說是大學生過多的消費欲望,沒有樹立正確價值觀等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的需求和欲望的不斷的:人的欲望總是不停歇的運動,隨著身邊人、事、物的變化,不停影響著大學生。

當人有了需求和欲望,便要找方法去實現。大學生,錢的主要來源是家長及打工兼職,除開基本的伙食費,最多的支出是形象消費(化妝品、服飾、美容美發等)以及其他食品支出(零食、飲料)。當錢不夠支付這些需求時,如何不麻煩家里人,就能快速有錢,這是當時最普遍的心理,而不法分子瞄準了這個空隙,抓住學生們急缺錢,愛消費等心理,通過方式:分期購(手機、數碼產品等)、拉人頭、熟人效應、辦理手續簡單等等,刺激著學生的消費欲望,想要鋌而走險。

無論學生們是自愿還是被騙進入校園貸的漩渦,家長、學校和政府都應作出相應的措施。

對于校園網貸,雖然不能一刀切,但是政府在法律政策上依舊需要不斷完善,所謂的政策框架大綱不如在細節上的明確,落實到位來的重要;其次,網絡監管,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泛濫已是常態,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接觸到,“借款”“借貸”“輕松借”等信息,而不法分子也可以發布虛假廣告,除了要求大學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外,網絡監管也要加大力度。家長和學校加大風險教育:沒有不勞而獲,天下掉餡餅的觀念教育;個人信息嚴格保護的理念;宣傳講座、案例展示都需做到位。而作為大學生,除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更重要的學會溝通,有問題和困難要提出,不找自己不熟悉的人和渠道,同時不要因為關系好或是貪圖小利,幫助別人刷單或者提供擔保,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判斷。

最后不得不說,大學生要從這些危險案例吸取教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持警惕的心,合理的利用校園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前兩天,長沙一網絡貸款平臺向39名大學生提起訴訟,要求他們償還貸款,同時追繳其四倍銀行利率的罰息。這件事在社會中立...
    七年蟬龜閱讀 742評論 0 0
  • 今天閨蜜栗子把她在國慶拍的婚紗照分享給我看,每一張照片,我都看到了甜蜜,幸福。 我很開心,我最親愛的閨蜜,將要嫁給...
    喬西橙閱讀 339評論 0 0
  • 敦煌揮舞著 漢長城蜿蜒起伏的飄帶 睜開邊陲重鎮的 兩只眼睛 在風干的歲月里向西域眺望 凄涼的西北風揚著沙礫 掠過蒼...
    冰壺涼簟閱讀 657評論 0 2
  • 感恩:干爹!與他的干爹!兩代人,傾盡所有,發現及開采出:藥王金玉! 感恩:諸佛護佑!家族委以:開發藥王金玉重任!
    張零零閱讀 371評論 0 0
  • 社會科技進步信息爆炸,社會分工協作更加顯著,對于一個復雜項目,單憑一個或少數幾個人已經到了難完成的地步。既然單憑一...
    山人Shan閱讀 72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