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1、圖靈機器人CEO俞志晨在《華商啟示錄》進行節目錄制時,提出一個預言:“未來,機器人將無處不在”。同時他也立志,要讓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觀眾也被他帶來的3款機器人,靈活地與人交互而震驚。
當主持人間接問及他是不是愿意跟女機器人戀愛時,他的回答是:可以這樣說。他認為當人與物體之間相處得足夠久,感情足夠深的時候,情感有了牽絆也是很正常的。
2、當網友提問:人類是否有可能是外星生物打造出來時?他的觀點是有可能。因為也許我們現在的生活,可能只是別人眼里的故事,只不過是維度不同。
3、此時主持人又詢問了一個問題:如何看點富士康裁員6萬員工事件?
富智康位于昆山的工業區已經辭退了6萬名員工,并部署4萬機器人代替生產,加快電子行業戰略轉型,以此降低勞動力成本。那么,未來的很多工作是否將會被替代?
俞志晨回答:這種情況在未來是不可避免的,現在的情況是人類做決策,人工智能做輔助。二將來的情況應該是人工智能做決策,人類做輔助。所以在未來,任何職位都有可能被替代。現在的客服就已經在減少,企業已經開始用人工智能代替。如百度外賣現在就已經采用AI技術。而在未來,任何職位都有有可能被替代,包括主持人。每個行業只會留下頂級的精英來傳道授業,這樣就能達到無論任何階層都能用最低的成本共享同等的知識。
我也承認,他的這種預見確實是未來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即使不是他在進行這些事情,也會有其他的人去接替他,將這些事情持續下去。
已經有了那么多關于機器人的影片上映過,并且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又有誰敢斷定,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會出現像《終結者》、《大白》、《我的女朋友是機器人》、《哆啦A夢》這些影片中的機器人出現呢?
那么,當機器可替代且超越人類時,我們到底該如何自處?
如果這種失業潮無法阻止,企業將面臨轉型,企業升級就必須智能化,很多高精尖技術顯然是人工無法替代的。既然是這樣,人類最大的優勢到底是什么?
我們是否在已經提前預見到未來結果的時候,可以提前準備自我拯救?
在短期內,機器人是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的這段時間里,我們去努力成為行業內的專業人才,去擁有足夠的話語權,這樣,我們才不會輕易地被替代。
畢竟,人的思想和創造力,才是讓人類繁衍億年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