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加棉,入秋以后,西安連續下了幾場雨,就好像是從外面下到地窖一樣,越來越涼,越來越冷。
除了一天三換一之外,把家里存的寒涼性的瓜瓜都清理了,冷飲都收藏起來,一個人過日子,我不希望疾病找上門來。
今天早上起床,吃過早飯散步郊外覺得右腳有點隱隱作痛。
我想起了艾灸館王大夫說的艾灸可以祛寒,寒則凝,凝則痛。恰好自己身體免疫力較差的,秋天做一些艾灸是非常好的,秋季天氣轉涼,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內斂及下降的趨勢,科學的進行艾灸可疏通經絡、調和營衛達到預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調整人體的陽氣,屬于溫補,在秋冬季節使用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家里還存有一點艾灸條,于是我想自己嘗試一下。
那么到底應該艾灸哪個穴位?我想起以前聽人說過阿是穴的說法,阿是穴,穴位分類名,又名不定穴、天應穴、壓痛點。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多位于病變的附近,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臨床上醫生根據按壓式病人有酸、麻、脹、痛、重等感覺和皮膚變化而予以臨時認定。
不管三七二十一,試試也沒啥壞處。于是點著艾條,把它貼在隱隱作痛的那個地方,看著裊裊上升的白色的煙飄起來,腳上也微微感覺到一絲絲的暖意于是我一個人靜靜的坐在那里。
時間大約過了20分鐘,艾灸條燃盡了我腳上的痛感也奇跡般的消失了。
實踐出真知,初次的嘗試讓我又掌握了一個對抗病痛的方法。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用微信發給了王大夫,她的回復是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