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五種時間:重建人生秩序》,作者王瀟,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10月出版,10.7萬字。
王瀟,“趁早"創始人、暢銷書作家。1978年生于北京,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2001年在中央電視臺1套節目直播整點新聞。后就職于美國安可顧問公司戰略傳播部。200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媒體專業研究生。2006年創業,成立Motionpost設計顧問公司并擔任CEO。2013年,注冊自有品牌“趁早”,創立國內女性勵志品類。出版著作包括《趁早》《女人明白要趁早》《三觀易碎》《和瀟灑姐塑身100天》《米字路口問答》《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時間看得見》《五種時間:重建人生秩序》等。
此書是作者的人生時間管理指南。全年共有7章,分別是:神燈和它的主人、生存時間【運動員密碼】、賺錢時間【終極等式】、好看時間【身體主義】、好玩時間 【收集世界】、心流時間【奉若神明】、折疊時間【花園模型】。
【擷取摘要】
1.
從上古、農業、工業到信息時代,我們分別經過了時間管理的備忘、計劃、效率、價值時代。
信息流應該為你生命中的事件流服務,而不是讓事件流反過來被信息流擊潰。
找到可支配時間,管理自己的人生秩序,而不受信息流和他人預期的干擾,才是真正的時間管理。
2.
所有的時間管理方法,都是試圖在當下和目的地之間,A和B之間連接一條最短的線。
作者提倡用“極限情境法”、“終局判斷法”來督促人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意愿,來錨定A,尋找B。具體地說,作者建議用“人生起落圖”回顧前半生,錨定A;用“追悼會策劃表”探索后半生,尋找B。
3.
我們日常所從事的事務都可以被分成五種時間:生存時間、賺錢時間、好看時間、好玩時間、心流時間。
“五種時間”能夠清楚地告訴你,表面上相同的行為對應到每個不同的人身上,完全可能分屬在不同的時間之中,它可以給你嶄新的角度去思考時間的分配和選擇。
4.
生存時間:大多數人在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里,因為自身能力不足和外部條件的限制,無法做到主動選擇而被動處于的時間分布。如,吃飯時間和睡眠時間是生存時間最基礎的范疇。
生存時間是典型的他律時間。最好用清單法解決“效率”的問題。
處于生存時間中時,首要任務就是從被動生存走向主動生存。“識別逆境,穩定情緒,縮短被動生存時間,開啟主動生存時間”,是應對生存時間的二十四字方針。
作者倡導向運動員學習逾越生存時間,因為運動員生活在極致的主動生存時間里, 一切都只為更高、更快、更強。
運動員密碼:(1)對自己包括自己的天賦、身體素質和在專業領域所處位置的了解。(2)運動員一定要找到一個好的教練、榜樣、指導者。(3)有艱苦卓絕的訓練計劃。(4)永遠對標對手,觀察對手,尋求超越。(5)永遠籌備下一次比賽,永遠爭取下一個賽點。
當你不只滿足于現狀,而是想要改變并且有計劃、有教練、有對手,期待下一場比賽到來的時候,恭喜你,你真正進入了主動生存時間。
5.
賺錢時間:單位時間內只對某種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做功,直至把該產品的核心價值推到遠超行業平均水準的程度。
硬核人生終極等式D=P (1+R)的 N次方(D:夢想或目的地,P:核心競爭力起點,R:進步的速度,N:時間)
冪次法則的魔法,在于循環增強。冪次曲線充分展現了賺錢時間的真諦:R代表微小積累,N代表持續改變,D代表時間看得見。賺錢時間就是朝向目標D,通過微小的持續成長疊加起來足夠長的時間,去等待質變點的出現。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最理想的D是可以被描述的,D就是P在未來的無限延伸。它應該處于“我熱愛的”“高于平均水平”“市場需求”和“復利屬性”的交集。
6.
好看時間:安排出特定時間只用于做讓自己變好看的事。包括穿戴、化妝、鍛煉、養護和醫美等。
比如,養護外貌是播音系的一門重要功課,包括睡眠、飲食、運動、遺傳、環境、情緒、保養7門功課。而好看的外貌是這七門功課都達到60分以上并且綜合管理的結果。
亞伯拉罕·林肯說,每個40歲以上的人都要對自己的臉負責。
好看時間是用了很多年才攀爬到優先級的頂部的。
集中關注和加強兩種好看:生命力的好看、長期主義的好看。
大師與長壽的真正關系:并不是大師都高齡,而是高齡者才更有可能成為大師。因為根據終極等式呈現的冪次曲線上,他們有足夠長的N來觸發質變點。
7.
好玩時間關鍵在于獲得自洽和心安理得的自如感。
去體驗,更要在創造。因為“體驗清單”是顆粒的,而“創造清單”是線性的。
好奇心誘發生命力,好玩時間與好看時間是有生之年中好奇心和生命力的延續。在極致的好玩時間里,我們應該讓自己處在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會愛上什么的期待中。
8.
自律是延遲滿足,而心流是當下滿足。
心流時間:全力投入本身就是收獲(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心流的產生基于個人能力與挑戰難度的匹配(提升個人能力或挑戰難度);從失序重歸有序(用行為實現熵減)。
最優體驗時,往往會描述出這8種體驗中的幾種甚至全部:面臨的是可完成的工作;全神貫注于這件事情;明確的目的;即時的反饋;投入行動之中;感覺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動;進入“忘我”狀態、心流體驗后,自我意識又變得更強烈;時間感改變。
9.
“五種時間”體系模型的構建:
第一步:辨識時間類型的非唯一性。在選擇的世界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除非你深深地認同和懂得他人,否則他人的選擇和你毫不相干。
第二步:建立花園模型。整座時間花園就是你一天的使用時間,這座花園中最多有五種時間植物而已。當系統復雜但規則簡單時,人就會干凈利落、鎮定自若地做出抉擇。
第三步:不把平衡作為排列依據。平衡不是目標,確定好清晰明確的優先級才有意義。所謂的平衡轉瞬即逝,而優先級的變化有機會讓人的能力呈現動態平衡,追求優先級的執行永遠比追逐下一次平衡容易操作。
時間花園中,生存時間是必須完成和逾越的,而心流時間是畢生都要追求的,在生存時間之外將是自由區域,完全可以按照你的主觀愿望排列。
當時間推移,長久的行為疊加會呈現出它們各自的結果。專注于什么,就更大概率地得到什么,專注得越久,積累就越多。當你在五種時間內都有所專注,你當然會得到五種時間各自的結果。
第四步:實現折疊時間。把本來串聯的事件和階段通過并聯完成,就會經歷一段罕見的折疊時間。此如,廚師在一期高級烹飪課中,他同時實現了生存時間、好玩時間、賺錢時間和心流時間的過渡和共存。
到現在,人類創造出一件又一件盛放時間的容器。不論是汽車和飛機,還是互聯網和手機,本質上來講,都是某種形式的時間折疊器,它們讓人類在永恒的時間長河中,獲得了史無前例的自由。時間折疊器能夠將至少兩種時間共同操作的工具或者方法折疊。衡量一個人是否完成了自我,不應該以他的表象和財富為標準,而是他的人生燃燒的充分度。折疊時間就是我們找到的可以充分燃燒的人生道路。
第五步:尋找超級R。同一時間內同時有幾件事情都處在它們各自的終極等式曲線之上,每條曲線也都運行著自己的速度R,當兩個R、三個R甚至更多R合體時,就組成了超級R。
10.
津巴多教授在《津巴多時間心理學》,提出時間觀理論。他區分了六種時間觀:積極的過去時間觀、消極的過去時間觀、享樂主義的現在時間觀、宿命主義的現在時間觀、未來時間觀、超未來時間觀。
比如,吃撐是一件享樂主義的現在時間觀的事,是為了滿足當下的食欲;鍛煉是一件未來時間觀的事,是為了塑造未來好看的身材;戀愛是一件享樂主義的現在時間觀的事,當事人現在相愛;結婚是一件未來時間觀的事,當事人要求未來。
相似的高水平的未來時間觀與享樂主義的現在時間觀,再加上大劑量積極的過去時間觀,就是最理想的時間觀組合模式,也是這個時間觀心理學的精髓。
11.
有些生活看起來很相似,但本質是那么不同;有些生活看起來那么不同,但本質是相似的。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行動分類和優先級的排序,一個人就是他的“五種時間”花園看上去的樣子。
“時間”就是你的未來生命,“管理”就是要把你想講的整個故事嵌入命運地圖之中,然后按年、按月、按天耕耘你的時間花園。
【寫在最后】
兩年前,遇到這本書。粗略一翻,以為作者只是簡單地區分了五種時間,撂手沒去細看。而此時重拾,才真正讀懂此書的價值:對折疊時間的理解和運用。
生活和工作中,兩種時間的折疊是常見的,我們也常身體力行。比如,邊聊天邊做家務,邊健身邊聽音樂……而多種時間的折疊就不多見了,因為難以做到。作者舉了兩個自身的事例。一個是她將好看時間+心流時間+賺錢時間折疊的例子:她每天早晨醒來貼面膜的同時真摯回答一個問題,連續回答了100天,然后將內容結集出版成書《米字路口問答》。一個是她將好玩時間+生存時間+好看時間+賺錢時間折疊的例子:《和瀟灑姐塑身100天》最早是她生完女兒后為恢復身材和克服在家的無聊,自己畫的一組健身記錄漫畫,以好玩時間的面貌出現。
從作者的舉例中,我看到了折疊時間的意義和價值,多種時間的深度重疊,可以大面積地濃縮了我們的生命;而且我還注意到,這些時間折疊中都有一種時間的存在,那就是心流時間。進而我讀懂了作者提出的“五種時間”最優模型的精髓所在:盡可能壓縮生存時間的占比、盡可能提高心流時間的占比、盡可能將心流時間和其他時間折疊。
“如果人生有捷徑,那就是選擇做能夠折疊時間的事”、“折疊時間就是最大的捷徑”,這是作者最誠懇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