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得不想喘氣的天氣,沒有刻意做計劃,或者刻意完成什么任務,只是靜靜的讀完了《皮囊》。
最喜歡的還是第一章,講作者的阿太——外婆的媽媽,面對生活和生死的態度,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作者的外婆去世,大家都為阿太擔心,結果最為淡定的反倒是這位歷經滄桑的老人,時而看看女兒的遺體,時而去廚房幫忙,廚房里宰雞,刀下到一半雞跑了,阿太一把抓來,摔在地上,嘴里說:“就別讓它的皮囊再折磨它的靈魂了!” 看破了生死的阿太,著實叫人起敬,對于從小活在美圖世界里的我,是不小的震驚,殺雞是殘忍的,死亡是充滿腐朽味道的,這是我于死的理解,然而過了三十歲,我突然明白:你永遠也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個先來,或許看破了死是為了更好的活。倘若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還有什么理由擔心害怕糾結呢,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品嘗飯菜,好好的看看風景呢!
總體來說,這不是本讓人心里輕松的書,讀的過程中,總感覺有塊石頭壓在身上,挪不開,動不了,仿佛命運已經注定了一般的無可奈何,作者本意應該是讓我們更珍惜那些比金錢,夢想,責任更重要的東西,然而作者的上帝視角,讓人覺得疏離,覺得冷漠。文筆很好,故事很精彩,但是不想再從來一遍。讀書總歸是發人深省的,是不是有時候也可以忘記進步這件事,只關心糧食和蔬菜,關心那些最基本的生活。
前幾天的送書活動很成功,但是比預計整理出的書要少。紙質書這東西,真是擺在那里嫌多,真到要割舍的時候,明知道不會再讀,又個個舍不得,好像送出去的不是書,而是自己的兒女。今天讀到這樣一段話,把我要繼續收藏紙質書的玻璃夢摔個稀碎。
原話如下:
今天看到有問書怎么處理,曾經最舍不得扔書。。一減再減還是兩大書架,其實很多書是真的不會再翻。。可就是覺得哪一本都下不去手,都有留的理由。。然而,有一天看到一則感想,屬實震動了我。文中大意是在廢品收購站里總會突發的收到大量圖書,成箱成套有之,,這種情況,多半是書的主人去世了,,而回收站成了這些書的歸宿。。再是愛惜終歸是帶不走的,有此一念干脆的又清理了一個書架的書。。今后除了兒童讀物,自己要看的盡量電子書代替。。把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也不再擁有。
與其讓書以破爛的形式告終,不如提前送給有需要的人,權當傳播智慧也好!紙質書的執念已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