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之余,我把這部看過無數(shù)遍的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又看了一遍,影片中幾個懵懂無知的少年,為了伸張正義,面對死亡的威脅,親人的離去,他們臨危不懼,突破萬難,最后躲過了官兵的追捕。其中一個情節(jié)讓我印象尤深,一個瘦小嬌慣的富家孩子“大丈夫” ,面對手持兵刃官兵的嘲諷,居然大喊:“士可殺,不可辱 ”,勇敢的沖上去……影片中這些少年的品格,在我們現(xiàn)代的孩子身上幾乎看不到了。
而“自古英雄出少年” 這句話,在當今不注重國學教育的浮躁的社會,似乎已經(jīng)成為家長們教育孩子的“ 舊船票” 。現(xiàn)在的家長們習慣說的一句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對于這個觀點我不置可否,我也跟其他家長一樣在做著同樣的事,卻帶著深深的憂慮。也在努力用經(jīng)濟做鋪墊來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讓本該自由快樂的孩子去學習我們認為有用的多種技能……其實,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也大部分有一個共性,依賴性過強,不愿接受挫折和失敗。有多少家長會從小教育孩子:要學會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樂觀的對失敗說“沒關(guān)系” 。?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是個聾子,但是幸運的是他是在成為音樂家之后才失去的聽力。而世界上第一個打擊樂獨奏家伊芙琳·格蘭妮,從8歲開始學習音樂,12歲就因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失去了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她對自己堅定的說:“ 沒有困難能阻擋我實現(xiàn)理想!” 從此,她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就真的沒有停止過。她穿著長襪來演奏,因為她學會了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和想象力來感知每一個音符。去感受著她自己的世界。最終,這位聾女被倫敦皇家音樂學院錄取,并拿到了最高榮譽獎。
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帆風順,而這只是一種美好的期待。屬于孩子們的未來在被我們家長創(chuàng)造著,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對家長的過渡依賴,失去獨立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習慣性的把遇到困難后的希望寄托在家長身上。這是人生最無奈的一種消極!
讓孩子們當他們想當?shù)娜?,做想做的事不好嗎?讓他們像花朵一樣爭相開放,像小鳥一樣自由飛翔!種子需要沖破黑暗和泥土才能發(fā)芽開花,接受陽光的照耀。小鳥也要有無數(shù)次的摔打跌撞,才能在藍天上翱翔。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古代的英雄,現(xiàn)代的企業(yè)家,我們看到的都是他們成功后的榮耀,可是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踩過多少泥濘荊棘走過來的,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放眼看社會,有多少孩子長大后不喜歡工作,厭惡勞動,甚至想盡辦法逃避責任。這些表現(xiàn)都是沒有正確的認識自己造成的。
我們應(yīng)該鼓勵孩子,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限的,教他們?nèi)绾卧谏钪姓业阶约旱臒釔酆蜕瞄L,然后大膽的去追求去創(chuàng)造,遇到困難勇敢面對,戰(zhàn)勝自己。人的一生可以做好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情,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