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幾月前,有幸在同學手中讀到彼得·海斯勒的《尋路中國》,立刻愛不釋手。不僅是為這本書帶我從一個美國人的視角去觀察這片土地,更是為這個人。他幽默詼諧,獨立有思想,又有一種探險精神,實在迷人。可惜高考臨近,我不得不放下它。
? ? ? ? 幾月過去,我再次想起了它,這一次我購入了臺灣八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一方面是希望能讀到或被刪減的片段,另一方面則是懷念繁體中文與豎式排版。
? ? ? ?捧起熱騰騰的書,封面上他不叫彼得·海斯勒,而是何偉。讀到第一句,腦中浮現的竟不是熟悉的形象。他搖身一變,成了一位文縐縐的紳士,可不再是我愛的那位名叫彼得·海斯勒的青年啦!大概就是何偉與彼得·海斯勒的差距讓我終于領會到海蓮·漢芙在《查令十字街84號》中得到一本書不同譯本時的抓狂。
? ? ? 不知能否這樣比喻,一本書的原版是父母,各種譯本則是子女。而譯者的不同就像是基因的不同表達。它們同根同源,卻又有著不同的性格,或活潑或羞澀,或張揚或內斂……它們不同卻又有著割舍不斷的“親情”。
? ? ? ? 除此之外,我發現兩本書之間還有另一種更為有趣的關系。它們,像是同一個孩子穿上不同的花衣裳。
? ? ? ?曾被一位長輩推薦閱讀《海鷗喬納森》。他說,距離第一次閱讀已過去幾十年,至今捧起這本書卻依舊熱血澎湃。讀過這本書后,我也像是打了雞血一般,時刻以“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執著于自己的最愛,并日臻完美”來砥礪自己。
? ? ? ? 一年后,我收到一份來自小伙伴的生日禮物——《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而這本書我是越往后讀,嘴角上翹得越厲害,這可不就是海鷗化作了人形嘛!幾個月后,我以《海鷗喬納森》作為生日禮物回贈小伙伴,不知她是否讀懂了我的小心思。
? ? ? ?書一定是在我們身邊1平米范圍內的一個物件,可我們常常在一本書里反復琢磨,若是跳出來看看它們之間的聯系,不就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樣?
P.S.前幾日心血來潮將手機的語言設為繁體中文,本以為只是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差別,沒想到同一個詞的不同表達差點讓我摸不著頭腦……
順便私心安利一下男神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偉
致力于非虛構寫作
寫過的書挺多
《尋路中國》、《江城》、《奇石》、《甲骨文》……
獲過的獎挺多
最后的最后
當當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