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很多城中村。他們看起來別無二致,三五成群的自建樓規劃合理,隔出了街道和院落。生了銹的鐵樓梯,踏上去嘎嘎作響;安裝了攝像頭的走廊,布滿了防盜門的隔斷,掛滿了花花綠綠的衣服。沿街經營的是全國連鎖般的成都小吃、山西面館,就連走過去的人們,表情都是一樣一樣的,充滿焦慮和急躁。
當年因為報道蟻族而被熟知的唐家嶺在拆建后,很多人涌入了史各莊,大唐更北方的村子。在我搬進去之前,耳聞外來人口已近10萬。彼時我住在另一個地方,人口不多,小吃店也看心情開門,導致我經常吃不上飯,只好泡面充饑。所以在親眼目睹史各莊的恢弘人潮之后,我決定搬過去,不為別的,只為這里薈萃了各地特色小吃,以及太多年齡相仿的人們,一瞬間,仿佛找到了歸屬感。
史各莊的交通方便,四通八達,缺點是村口距離地鐵站、公交站路程較遠,有一里多路。于是衍生了地方經濟——三蹦子。早晨,從我租住的房子到村口會經過一條長街,勻速步行十分鐘后到達,然后排隊搭乘三蹦子前往公交站,車程五分鐘。這是很常見的雙排座三蹦子,連同司機,每輛車要塞上6個人,打包完畢便你追我趕、鳴笛示威地顛簸到站臺。比較搞的是公交四毛錢,三蹦子一塊錢。儼然一副地方民營經濟和國營工廠的差距。不過,北京地鐵兩塊錢隨便坐的時代馬上要從刷卡機上劃過去了,漲價已是板上釘釘,公交應該也快了。這里不做討論。
晚上歸來時間更長,堵車自不用說。進了村,長街已經熱鬧異常,路中間的地盤都已被早早趕來的水果攤、燒烤攤、貼膜攤占據,久而久之,地上留下了若干和停車線一樣劃分、但線條歪歪扭扭的油漆印漬,并填上:貼膜張、燒烤王之類。
行走在街上,無論人流多急,始終會有幾個好性格的人在你面前慢悠悠地排隊、付錢、吃食。千軍萬馬,被阻隔在人后,奈何不得,因為大家知道,前面情況依舊。偶爾幾個暴脾氣的人大吼大叫地困在人群里,被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掩蓋。夜晚的燈火昏黃迷亂,要持續到十一二點,才見人聲隱去,留下若干垃圾,由第二天早起的清潔工打掃收拾。彼時,人群已三三兩兩的出動了,在三蹦子嗯哼呼哈的喧鬧聲中,去開始新的一天。
我經常搭乘的公交是運通205線,全長未知,沿途經過互聯網公司扎堆(首當其沖的是百度、聯想、浪潮等)的西二旗、上地地段和高校云集(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的中關村地段,最終到達人比動物多的動物園站,當然這里更是北京數一數二的服裝批發中心,所以205是出了門的擁擠號。早高峰站臺已經不夠排隊大軍站立,管理處將停車場挪用了一小半給擠車族排隊。可即便這里是起點站,即便一輛車能將人塞成照片,那三分鐘一趟的發車速度還是滿足不了絡繹不絕趕來的人類。經常發生這樣的事,短短一個半小時內,史各莊站臺的車輛已經全部發出,而動物園開來的首車還堵在路上。
這樣,三蹦子便自告奮勇地形成另一波隊伍,自己視車況而定,不做短途搭乘,而是載客(當然價格更宰客)前往更遠的西二旗,這樣短途、著急的乘客便有了另一番選擇。雖然三蹦子行走在高速輔路上安全性較差,但車多擁堵路段蝸牛也很安全。我曾親眼目睹一只狗在那里和公交賽跑,結果跑的無影無蹤,公交還堵在原地,人們呼吸著彼此呼哧的氣息。
排隊上車是一門學問,有的人感嘆人性丑惡,有的人發現排隊技巧。每天早上,史各莊公交管理處安排至少兩名工作人員在維持秩序。因為分段計價的緣故,205前后門都有刷卡機。剛開始,人群是穩固的兩排隊伍,分別對應公交的前門和后門,每排兩列,規規矩矩,排出五十米左右。一旦車門齊開,隊伍前面的人還沒走進車門,后面便有無數憤怒的大軍沖了過來,在管理員的訓斥聲中和排隊者的責罵聲中,推開眾人搶占那為數不多的座位。剛開始我也很火大,嘴舌之爭難免。時間久了,發現一個技巧,那就是無論我什么時候進站,不管多擠都要去做做樣子,即便這趟車上不去,卻也這樣排在了隊伍前面。下一趟努力點就有座了。平常有座我倒選擇站著,沒座我卻愿意去爭。
一問,大家都這樣,倒也覺得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