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本人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圖片來自網絡? ? 侵刪
人到中年,開始注重養生,喜歡瀏覽飲食方面的書籍。第一眼看到《山家清供: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便引起我濃厚興趣,趕緊拍下。
書很快收到,淡綠色的雅致封面,讓人心生無限希望和想象。打開書,宛如走進了一個充滿詩詞歌賦圍爐夜話的大宴會廳,里面是色香味俱全的各種美食,且伴著歌聲琴曲,讓人留戀忘返,欲罷不能。我一口氣讀完,然后又反復看了幾遍精彩片段。過癮,好一份豐盛的大餐!
《山家清供: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包括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費勇解讀《山家清供》,第二部分是木云的《山家清供》原文翻譯,第三部分是《山家清供》原文。
《山家清供》是南宋洪林所著的一本飲食類簿冊,融飲食、養生、文學、逸事為一身,使尋常的吃食賦予奇趣,讓清新的山野之味充滿雅致。作者林洪是福建泉州人,紹興年間進士,據稱是北宋著名隱逸詩人林逋的七世孫。
這本《山家清供:人間有味是清歡》是知名文學學者費勇老師“生活榜”系列的第二部,延續了第一部《長物志:做自己生活的設計師》的典雅之風。本書經費勇老師的深度解讀和自由撰稿人木云的精準翻譯,使一些晦澀難懂處明朗生動起來,且全書配有與正文相得益彰的圖片,更顯雅致精美,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生活美學經典。
走進山家,勾起往昔
看《山家清供:人間有味是清歡》目錄,有一道有趣的菜名叫“冰壺珍”,是什么樣的東西這么珍貴呢?需用冰壺珍藏。好奇心驅使我趕緊翻到這一頁看個究竟。讀完,勾起了幼時的一件趣事。
幼時的我,特別不愛吃飯,每每坐在飯桌前,就愁眉苦臉淚眼婆娑地嘟囔,“怎么又吃飯啊!不想吃,不好吃。”因為不愛吃飯,所以體弱多病。那時,農村條件都差,為了讓我多吃點飯,父母想盡辦法。
有一次,我坐在飯桌邊,又吧嗒吧嗒掉眼淚。父親看著我可憐兮兮的樣子,笑瞇瞇地問我:“你覺得什么最好吃啊?”
我抬起一雙淚眼,懵懂地望著父親,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只好搖了搖頭說:“不知道。”
父親說:“從前,有個皇帝叫宋太宗,也問過他的大臣這個問題,你知道那個大臣怎么回答的嗎?”
父親經常給我們姐妹講故事,我們都喜歡聽父親講故事。我一聽父親這樣說,認為又有好故事聽了,擦一把眼淚,搖搖頭,支起耳朵做好聽故事的準備。
結果,父親慢悠悠地只說了三個字“腌菜汁”。
我們壓根也沒想到會是這種不是菜的菜,哈哈大笑起來。
父親瞇著笑眼,環視一圈,說:“做飯離不開鹽吧?如果鹽放少了,味就淡,滴上幾滴腌菜汁,味就足了,比直接放鹽還好吃。不信,你們試試。”
我們照著試做,果不其然,味道鮮美。再以后,我不愛吃飯,就滴上幾滴腌菜汁,兌著腌菜汁,竟然能吃得肚兒圓。
腌菜汁為什么這么好吃呢?其實,在宋朝就有人傾心于它,它在《山家清供》里有個美美的名字叫“冰壺珍”,是里面唯一用“珍”字命名的菜品。是不是里面最“珍貴”的呢?原著作者林洪在文中這樣寫的:“蘇易簡回答:食物沒有一定的風味,適合自己的最珍貴。”的確是這樣,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美味幾重,清雅幾分
在林洪筆下,人生不過吃吃喝喝,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這個吃吃喝喝,不只是吃喝,而是一個過程,甚至是漫長的過程。今天的我們,越來越失去耐心,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然而,人生真正的美味,是在過程。
《山家清供》里寫的,不僅僅是食譜,而是日常吃吃喝喝里那些有意思的小片段。不需要什么珍貴的食材,只需要隨手可得的平常小菜。會吃的人,不是在珍奇里吃出好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東西里,吃出不尋常的味道。真正的美味就在家常飯里,真正的健康也在家常飯里。
隔了近千年的光陰,我們今天讀《山家清供》,還是覺得很親切,不覺得過時,大約是因為,它講的是生活的原味。不論科技怎么發達,人們都不可能離開日常的生活本身。越是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們越注重生活技巧,也就是如何生活的問題。這就是《山家清供》今天仍然充滿活力的原因,這本書是一本關于如何生活的書,是一本如何在家常的吃吃喝喝里發現美的書。
這其中的美源于那一道道與眾不同的菜。在《山家清供》這本書里,林洪記載了104道菜,這些菜都有各自的使命。
有些純粹是因為美。詩人寫首詩歌,就讓這道菜美不勝收,舌尖上的風景在意識深處盛開,誰也擋不住它的誘惑。
有些菜是因為和某個歷史人物有關。一道菜里,藏著一個人的故事。
有些菜是以花果入撰。餐花飲露,吃清潔的食物,讓身體更潔凈,其最終目的是讓靈魂更潔凈。
有些菜是為了講道理而存在的。一道菜,只是為了說明某個觀點。食物本身,已經不重要了。
有些菜是要靠想象力才能享用。一道菜,或許不能吃到肚子里飽腹,卻可以滋養你的靈魂。
……
人間有味是清歡
菜品雖多,但《山家清供》一書的主旨,皆在“清供”二字,即清雅的食物。此書告訴我們,一飯一蔬,皆是飲食的藝術。那么就讓我們把吃飯當成一種過日子的藝術,心里存著一種淡淡的美,即使每日都要加班,或是住在租來的房子里,或是孤身一人,你都能找到好好吃飯的理由。
《山家清供》講了很多不同類型的菜譜,其核心始終只有一個,那便是,人間有味是清歡。清雅的素食,吃了能讓人的身心潔凈,讓人心生歡喜,不肥胖,不焦慮。林洪用清雅的食物引導我們,不論身處何種境遇,都泰然處之,仿佛身處與世無爭的山林。
南宋詩人翁卷有詩:“綠遍山野百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透過知名文學學者費勇老師解讀的《山家清供: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讓我陡然發現在文化大繁榮的宋朝,林洪不就像那杜鵑一聲聲啼叫在如煙的蒙蒙細雨中一樣,為人們一筆一劃描繪出了一幅幅雋永的畫卷嗎?隔著近千年的歷史,依舊能觸摸到那股美得令人心醉的詩意和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