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學員“排排坐”的課程如何不瞌睡?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培訓師有時很被動,很多時候沒法選擇學員,沒法選擇場地。

當你帶著一身豪情走近教室的時候,你發現教室是“排排坐”的場地的時候,是什么感受?

? ? ? ? 我去過的“排排坐”的培訓場地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就是大禮堂,老師單薄的身影顯得愈發渺小;有的是長達20多排的狹長場地,使勁瞪大我的近視眼也看不清最后幾排的學員;有的是U型會場,一圈一圈坐了一排又一排;有的干脆圓桌會議,老師的前后左右都是學員,360度無死角;有的一排排高背椅,老師完全搜索不到學員的眼睛......。

總之,老師總是遇到各種狀況。通常在這種時候,老師的內心是崩潰的,這樣的課,就靠老師賣力的講把學員的注意力抓住簡直太難了,無論你的講功有多好,學員溜號都不可避免。因為大腦運轉的速度是說話速度的四倍,所以和你講的好壞關系不大,溜號是必然的。于是看手機的、聊天的、瞌睡的,總之你想象的一呼百應、學的熱火朝天的場面很難出現。這樣的課程,你極盡全力、賣力演出希望把學員的注意力留在教室里、留在自己身上,于是又焦慮、又累。每當你的包袱沒響的時候就沮喪一下,每當學員不配合的時候又沮喪一下,每當看見有學員瞌睡的時候又沮喪一下......。這一堂課真是無比“喪”。


圖片發自簡書App


怎么辦?忍著?挺著?下回不去?都不是好辦法。那要怎么辦那?

第一,學員與老師、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互動是否必要?當然非常有必要。

課堂上的互動不是為了消耗時間,不是為了節省老師的體力,而是課程的一個部分,和老師的講解同樣重要。有很多培訓單位沒有意識到互動的重要性,認為花錢請了老師,老師講的少,老是互動、老是學習活動太虧了。我就遇到過甲方要求講滿七小時的情況,我說適當做些學習活動,他們說不用不用,老師你就講吧。當然這樣的客戶,你企圖說服就是辯解,所以需要設計些變通的活動,保證授課效果。

一堂只有講解、沒有互動和學習活動的課,就好像醫生給你看了病,開了藥,你說醫生看過了,藥就不用吃了一樣,基本沒啥療效。我相信很少有人認為醫生看了、不吃藥病就會好,但是很多人相信學員聽了就能會。很多企業如此、很多機構如此,甚至很多個人也如此。我有很多自己付費的學員,繳費的時候心如刀絞,學習的時候蜻蜓點水。課是聽了,留的練習不做,結果發現學習效果不明顯,我發現講課不難,督促每個學員把作業做了很難。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再打一個比喻,廚師做了一桌子好菜,你光看看能飽嗎?不能。你得吃啊,得消化啊。同樣道理,老師講了一堂好課,你光聽能會嗎?不能。你得自己建構、加工之后,才是你的。

所以互動、學習活動首先是促進學員消化、思考的過程,是舊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鏈接的過程。

其次課堂上的學習活動,也是實現學員互相學習的過程。莫泊桑說: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一交換,每個人都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一交換,我們就都有了兩個思想。所以,課堂上的互動和學習活動,能促進思想的流動,而且,無論是我還是學員都經常被其他學員的奇思妙想驚到。

再次學習活動也能促進人際交往。培訓除了完成學習任務之外,還承擔著促進團隊合作、增近人際關系的作用。不同部門的人在一起學習,大家按照一定的規則結成臨時的學習團隊,一起完成任務,建立了新的人際交往。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四,互動和學習活動還能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監督,把學員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一個人學習會睡覺,兩人互相監督就不好意思睡覺。

有人說: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就是不知道該怎么做?尤其是排排坐的課堂。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事。

排排坐的課程如果互動呢?其實也是可以的。

第一,結成微型學習小組。兩個或者三個人,可以取兩個人的名字中各一個字命名組名。這也是非常有趣味的一件事,

第二,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做互相介紹。一定范圍是指按照人少就都介紹,人多就向別的組介紹,或者小范圍介紹。互相介紹,是小組成員互相介紹自己的伙伴給其他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三,可以讓學員標出自己對講義中最感興趣的內容,互相交流一下。

第四,用擊鼓傳花的方式尋找回答問題的人或者小組。老師放音樂,學員可以傳遞話筒,音樂停,話筒停,話筒在誰的手里誰回答。這種方式讓全場的學員都非常興奮也非常緊張,氣氛瞬間點燃。

第五,擊鼓傳花變形版。老是擊鼓傳花也無趣,可以變形。比如由學員喊停,比如傳紙條,上面寫上“請你右邊學員回答”等,讓趣味十足。

第六,讓學員做主。可以請一位學員指定某排第幾個人回答問題,可以讓學員抽學員序號等。

第七,如果你學了引導技術,還可以用引導布,繪制課程海報,學習地圖,做入場和離場調查,制造一種沉浸其中投入的氛圍。?

第八,發獎勵,比如獎勵錢幣、糖等,制造一些小驚喜,掀起一個個小高潮。? ? ? ? ? ? ? ? ? ?

第九,抓住一天中三次復習的機會,做一些復習活動,比如拉伸復習。

? ? ? 總之,這些簡單好用的互動就是要制造驚喜、制造氣氛、制造緊張,讓學員的注意力始終在課堂上。

沒有不好的學員,只有不夠好的設計,所以不要抱怨客觀條件,而是因勢利導,趁勢而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楊老師的書熱銷中,歡迎購買。當當淘寶京東有售。簽名本請聯系楊老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