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樣,我也很喜歡旅行,喜歡走在路上的感覺。通常背起自己的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而每次出發前,母親就會跟往常一樣叮嚀我注意身體、安全之類的話。
而父親永遠是那句:早點回來。
上次的目的地是云南麗江。很早就聽人說云南是個好地方,四季如春,風景如畫,如神話傳說般美麗,當我踏上那片土地便被深深吸引了。看著傣家的象鼓舞,喝著白族的“三道茶”,體檢著哈尼族的奔放與熱情,贊嘆著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品味著摩梭人的走婚之旅,讓我有種樂不思歸的感覺。
那天坐在街邊民居茶樓里賞著花,品著茶,看著如織的游人,凝眸著墻上納西的象形文字,聽著悠揚的音樂,一種怡然的恬靜由心而起。
正當我置身于一種忘我的境界中如癡如醉時,偶一回頭,卻在角落里發現了一雙落寞的眼神,沖著遠方靜靜瞭望著。
那是一張極盡滄桑的面孔,上面滿是歲月雕刻的痕跡,他的孤寂跟眼前如詩如畫的風景形成強烈反差。我好奇地坐過去跟他攀談了起來。
他告訴我,他是本地人,而他每天坐在這里,只是為了等他的兒子回來。他說自己的兒子喜歡旅行,經常離開家,而這次出去半年多了,依然沒有任何消息。他說他的老伴牽掛想念兒子,老是偷偷掉淚,眼睛已經看不清東西了。
老人的桌上靜靜放了兩杯茶,他說以前每次兒子回來都會陪他來喝茶。他說兒子最喜歡家鄉的茶,不久也該回來了。說起兒子回家的情景,他臉上流露出的笑容,滿足而幸福。
我不由想起每次出游回家,母親也會開心得像個孩子,忙碌著給我做各種好吃的飯菜,并心疼的看著我的臉說:“又曬黑了。”
父親雖然不說什么,一貫嚴肅的臉上也會露出難得的笑容。母親還偷偷告訴我,每次我離開家,父親就會翻出地圖查看我旅行的方位,還時時留意當地的天氣、路況情況。
望著眼前的老人,我突然明白,父母雖然嘴上從不說牽掛我之類的話,但兒在外,每個做父母的心里,就只剩下了牽掛和等候。跟眼前老人一樣,世上所有牽掛兒女,期待兒女回家的心也都是一樣的吧。
我離開的時候,老人的眼睛依然望著遠方,那個熟悉的歸影,成了他如今全部的期盼。
茶店的老板娘忽然嘆了一口氣,說:“那些喜歡往外跑的年輕人,就知道迷戀外面的風景,怎么就不想想家里的父母,會有多擔心和牽掛!”
她的話像一根針,一下刺到了我心最柔軟的的地方。
想想這些年只顧自己旅行的自由灑脫,很少考慮家人的感受,現在猛然想起出門前父母又增的白發和不舍神情,頃刻間滿心愧疚。
走出茶館,我沒有再去下一個目的地,而是踏上了回家的路。
歸程的腳步從容而輕盈,因為我終于懂得,家,才是我最該留戀的風景。回家的路,才是人生最美的路。
PS:
這篇隨筆發了一家雜志一家旅游報刊。隨筆,是雜志和副刊都喜歡的文體。如果大家喜歡這個文體,就來和我一起交流吧。
12月,我專為隨筆寫作開啟咨詢服務。心動,就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