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可以寫很多,有幾條是我面試PM的一些考察點
1,從用戶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2,抓住產品最核心的用戶需求的能力
3,自我否定的勇氣
4、能夠客觀地看待世界的能力
5、互聯網大學是不是畢業,自己不是重度用戶做不好PM
如果還需要再加一條
6、經歷坎坷一些,背景復雜一些有叛逆精神同時懂得溝通的同學往往很快冒尖
——————————————————————————————————————————————————————————————
帶過一些產品專員和產品經理,其實真正在很多公司當中,各位口中所說的懂市場、懂設計、懂用戶、懂運營、懂項目、懂技術的,能有幾個呢?
人的精力永遠都是有限的,掌握其中一些領域,已經實屬難得了,各位做產品多年,又自認為自己這些專業技能又能理解多深呢?
產品經理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學會用四兩去撥千斤,用簡單,再簡單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對于自己的弱項,會巧妙地通過團隊來補齊。
曾經我想,產品專員如何晉升為產品經理,又或者說產品經理是否稱職,應該怎么判斷?
直到多次想把產品交付出去讓專員來擔任經理的時候,我才發現問題所在。一個產品必定有一個產品經理,但是不是賦予一個人產品經理這個頭銜,他就是產品經理。當帶著頭銜的產品經理無法對這個產品盡心盡力負責的時候,最終做了產品經理工作的,可能會是他的上級。
產品經理最需要的素質,就是能夠真正擔負起一個產品的責任。
當客戶反饋出BUG的時候,能夠立即去跟進處理;當客戶覺得體驗差的時候,能夠感到羞愧,并且深入了解,做到更好;能夠不需要人在背后推動,自己也能夠去尋找問題,尋找一切能夠讓產品變得更完美的改進方向;在產品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第一時間跳出來。這就夠了。
總結一句話,
就是產品專員跟產品經理區別在于責任心,
三流產品經理跟二流產品經理區別在于專業技能,
二流產品經理跟一流產品經理區別在于思想。
好的產品經理為什么那么少?
A)具有“優秀PM”的潛力
想要最終成為優秀PM,你得最初就具有優秀PM的潛力。
怎樣發現自己有無這種潛力?這個問題中多個答案都可以參考:好的產品經理需要哪些素質?
有優秀PM潛力的人有多少?就我個人估計,211學校平均每個班選出1個合適的,每年就有1萬了,加上其它來源,每年怎么也有3萬以上候選人,總量不少,但相對700萬畢業生是不多的。
B)具有“優秀PM”的實力
你是上面的A,想變成B,或者你雇到A了,想讓他盡快變成B。中間的步驟是:
A --->"在實戰中學習"--->無限重復"在實戰中學習"--->B
前述3萬候選人中,只會有較小比例做上PM,假設是1千。然后,他們還要較大概率被“差的學習和實戰環境”耽誤,浪費時間甚至走上彎路。3年后收割期到了,成功化蝶的可能只有100個B,還分布在不同業務中。
那些紛紛說著“找不到優秀PM”的人啊,你只想從這每年新增100個B中找人?你知不知道跟你一樣想的人有10000個?Good Luck!
退一步吧,選那些行走在A和B中間的人,營造好的學習和實戰環境,一起摸索一起成長。
C)具有“優秀PM”的名望
你已經是上面的B,想變成C。
這個提問和回答中的產品經理,我都假設是互聯網相關行業了,反正現在就這行業大量需求和雇得起優秀PM。即使以互聯網行業的風云變幻,每10年一個年代里,有巨大變化的領域也是屈指可數。但只有在出現巨大變化的領域,才能出現有巨大影響力的產品,也只有做出有巨大影響力產品的B,才可能變成C。
所以,作為一個B(或幸運的A),你要選對(或巧遇)那個即將爆發的領域,還選對(或巧遇)合適的團隊,一路越過了所有對手和困難,登頂變C。
上述路徑的可控性和成功率太低。作為一個文筆肯定沒問題的B,可考慮退而求其次:立言。寫下你的知識經驗領悟,內容越好,對其他人的幫助越大,你就越接近C,然后你選對或被選對的概率也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