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創作的一首詩歌《從前慢》里,有這樣幾句詞讓人感觸頗深,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待老先生去世后,這首詩歌開始被人傳頌,從貼吧、微博到微信朋友圈,再后來被改編為歌曲,廣為流傳。
那么,這幾句看似只是在講述,以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生活的句子,為何如今聽來卻別有一番風味呢?
我想跟當下這個以“快”為準的時代是分不開的。
如今的生活都很快,還沒好好享受,一天就匆匆消逝;
以前吃飯,可以拿著碗走街串巷閑聊天?,F在吃飯時間靠搶,吃東西靠吞;
以前追劇,恨不得眼睛都不帶眨,不漏過任何一個細節?,F在追劇兩倍速都閑慢......
在這個時代,似乎一切都很快,我們不敢有絲毫的松懈,即使被壓的喘不過氣,也只能強打精神,往前走。
因此慢似乎成了我們渴望而不可得的東西。
但其實快也沒什么不好,快能夠為我們創造更優越的生活,能節省我們很多時間,能讓我們不落于人后。快,才是不被這個時代拋棄的真正秘訣。
1
我希望你快一點
如今的生活真的很快,現實又很殘忍。
雖然我們向往慢生活,但經歷過車水馬龍的優渥生活,誰還能說還是喜歡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的窮日子;
體驗過飛機、高鐵的便捷,誰又會優先選擇費時但又沒有多省錢的火車、大巴;
努努力,就能提前爭取來的感情,誰又愿意等到失去對方時,才去表露心跡......
是的,任何事都是急不來的。但不急不代表就要選擇安逸、接受自己的無為。
為了快,我可以選擇暫時的慢。但在有選擇的時候,我們也要有快的野心與底氣。
生活除了享受外,還有另一樣寶貴的東西,是時間。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時間成本,簡單來說,就是你做這件事的時間用來做別的事情所獲得的收益。
一寸光陰一寸金,世界賦予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都具有三個基本屬性,
消費、投資、交換。
同樣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消費,如追劇、隨意消磨。我們也可以用來投資,如看書、學習。甚至可以用來交換,如工作賺錢。
可見,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你把時間投資在哪里,收獲就會在哪里等你。
很多時候,慢下來的我們,并不是我們選擇了安逸,而是我們跟不上快速發展的時代,把眼前的庸碌錯當成了安逸。
與時間成本概念類似的,還有一個叫機會成本,即你做這件事就失去了做另外一件事的機會。
如果我們選擇了把時間過多消費,那我們放棄的則是促進自己成長及更多賺錢的機會。
可見,我們的選擇也是有代價的。因此,做選擇時,要三思而后行,多方權衡利弊;選擇了就要好好做,別對不起因為這個選擇而喪失的機會成本。
我想叫你快一點,不是不需要喘息,也不是一定要給自己多大的壓力。只是希望,在同等的時間里,我們能夠多多利用,以便快快達成你我心中所愿,盡快改善眼前的生活。
2
快分解之后,也是慢
跟大家分享一則小故事,
一位小男孩初學自行車時,為了不摔倒越騎越快。
他的爸爸在一邊揪心地喊道,
孩子,別那么快,太危險了!
小男孩聽了爸爸的告誡后,放慢了速度,可慢下來的自行車反而東倒西歪,讓他險些跌倒。
他的爸爸納悶道,
原來慢下來也會有危險啊。
此時小男孩的爺爺笑笑說,
有時候慢比快更需要技術,更需要下工夫。
可謂一語中的。
這就像許多鳥兒,飛得快的時候雙翅不用煽動,依靠慣性即可向前。而像蜂鳥可以在空中懸停,看似很慢,實則它們一秒要煽動翅膀80次。
從某種程度上說,快跟慢是相通的。
一味的追求快,可能并不能達到目的,甚至造成無法預知的危險。但不講技巧,純粹的慢,也同樣危及我們的生活。唯有快與慢的恰當結合,才能達到真正的快。
生活是需要慢的,我們的心也需要適當慢下來,給自己留幾分思考,努力修煉不急功近利的心境。
但慢下來不代表就此停下來,只是就大目標來說,我們先慢下來專注眼前的小目標,然后在這個小目標里不斷的快,不斷精進技巧。
等每個小目標都熟練起來,快起來后,整個大目標的速度自然不會慢。
如今的社會很快,但越是快的時候,就更要注意健步如飛和腳踏實地之間的動態平衡。
在拼命追趕生活的同時,也不能喪失理智思考的能力。
很多時候,恰當的慢是為了更好的快,只有當下的每一步都結結實實的快了,我們才能走得更遠,跳的更高。
?3?
快,才是不被這個時代拋棄的真正秘訣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快”時代中,我們必須不斷的加快自己的腳步,才能避免被過早淘汰。
而以快為目的的慢,又是快的路上不可缺少的東西。
比如,忙里偷點閑,是為了后面的工作更快、更順暢;
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是為了更快的成長,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這些慢,就慢的值得。而耐得住性子,懂得韜光養晦的人,必能迎來快速的人生。
總的來說,我勸你一定要快。
只有快一些,才能及早為自己掙得理想的生活;選擇以快為目的的慢,才能既不喪失理智,又走的長遠;快,才是不被這個時代拋棄的真正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