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紅人先被黑,多少名人死后聞
寫簡書并不久,也沒有很大的目的或者說目標,都是書心中所想――我手寫我心吧!確實就文章深度以及個人成長而言貌似并沒有很大長進,但我仍堅持著、守護著、執著著,總有些生活的印刻獨屬于自己,不迎合、不感人,就簡單的自己為自己書寫。
我并不反對目的性的寫作,相反我欣賞并尊重。有目的性的寫作有的時候條理更為清晰、結構更為完整,并更多的從讀者角度出發。寫景能夠描寫的讓人想去,寫故事能夠讓人感同身受或激勵人奮進或給人哲理領悟諸多好處不一一而論。
但凡事切忌矯枉過正,完全套路或者格式化的創作是很可怕的。我們可以有個性有風格,但是我們不能夠模式化,將藝術批量生產。
談到“文章為何而作這個問題?”我覺得最好的觀點在于求同存異。
有人說被所有人喜歡的文章一定不是好的藝術作品。很多東西它都有一個時代的局限性和開拓性。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在于他走在了大多數人的前面,所以就出現了“多少名人死后聞”的現象。其實也不僅僅是作家,很多藝術家都是如此。當然現在的我們更多的是一個筆者――一手執筆罷。
但我們仍然要堅守初心,方能不失始終。這個世界最有意思的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也不一定不成功。但你要明白所謂“努力”是否有效率,所謂“不努力”是否是表象。
我們要明白并理解這個世界的美與殘忍,同時保有部分或者小地方的自我,其實寫作或其他藝術就是應此而生,故寫作先為自己,后服務他人。
也有人認為:“一篇文章寫出來不能夠對他人產生影響,自己會感到難過、傷心,甚至停筆不前。”這也沒什么不對的,思修中說過“實踐出真知”,市場的不認可,無法商業化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到每一個愛好寫作的人,這是正常且能夠理解的常情。
究其根源這仍是一個初心的問題,在這個時候你的初心是“為他人”而做,需要“他人怎么樣”后方能有始終!但我們無法去強求別人,我們只能夠要求自己。所以,我無法反對文章為他人而做,只是希望你也能夠照顧好自己。
接下來談第二個問題,“多少紅人先被黑”!說實話,被別人要求、責備或者不理解等等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難受、不開心的。對于敏感、細膩有頗具藝術性的文人來說尤其是大大的傷害。
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自己,將心底脆弱面展現在人前。對此,作為讀者的我們最好能夠溫柔相待,客氣相詢為次,最忌諱的是上升到人格尊嚴這一層面上的戳傷。
其次,對于每一個寫作的人,我們也應該練就一顆“經風歷雨”的心,我們可以悲傷難過甚至停筆一段,但我們要學會爬起,學會改進和成長。
最掙扎的時候也是我們成長最快的時候,毛毛蟲在蛻變時最痛苦,我們不能夠只欣賞蝴蝶的美麗,忽視毛毛蟲時期的種種……
我們肯定無法一帆風順,也必將千辛萬苦。但你能否不斷掙扎、不斷掙脫、不斷成長!我們要堅信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吐槽你或者批評甚至羞辱你的時候,說明你離成功更近了一步。將心熬一熬,哪怕煎成稀巴爛,但只要還在跳動就夠了。
生命很長也很短,我們總得給自己留點什么,總得給別人留點什么。所以,請一定要努力,也千萬不要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