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學習》作者斯科特·揚是一個超級學霸,他曾在一年時間內完成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四年教學計劃的33門課程,曾在一年內學會了中文、韓語、西班牙和葡萄牙語四國語言。這些成就的取得與他家庭教育背景有關,與其個人智商有關,更與他獨到的3個學習方法息息相關。
—1—底層知識
? ? ? ? 底層知識是什么?仿如人類社會普通的老百姓,更如高層大廈的底層基石,它就是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就是支撐某個觀點的基本邏輯。舉個例子:
? ? ? ? 孩子不聽管教怎么辦?
學生不聽老師的話怎么辦?
下級違抗上級怎么辦?
? ? ? ? 表面看來都是“不聽話,怎么辦?”有的專家會跟你說: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場景也會有不同的對策,沒有統一使用的辦法。如果我們換種思維想一想,探究一下它的底層邏輯,便會發現他們共同的問題其實是 “如何能更有效地影響別人” 。如果掌握底層知識,比如學習如何影響別人的技巧,那這三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就能同時迎刃而解。
? ? ? ? 一個領域的底層知識的掌握能夠加速我們知識的快速習得。獲取底層知識最快的方法,就是向專業人士請教。如果你想學健身,練出馬甲線,可以先把具體問題都列在紙上,比如自己多久健身一次更合適,用什么樣的器械更好等等,然后讓健身教練幫你發現這些問題的共同點。這時他可能會先給你講解人體肌肉的構造,后講解具體練習動作。這樣一來,當你以后再遇見問題,就可以追根溯源、少走彎路。
—2—整體理解
? ? ? ? 解決問題,需要從事物的整體出發。猶如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所表達的結果只是象的局部而已。如果我們學習的時候各個知識點彼此分割而不整合,必然費時費力而無任何效果。放得越寬聯系越廣,運用得更加自如。比如喬布斯在設計蘋果手機之前曾經學過素描,蘋果手機的簡潔、流暢就得益于他對自己知識整體理解后的運用。
? ? ? ? 我們如何訓練自己的整體理解能力呢?方法很簡單,可以把所學知識的關鍵詞寫在紙上,然后看能不能用幾句話講清它們之間的關聯。或者畫成思維導圖,結構化后也更容易發現弱點和遺漏,大腦中連接城市的高速公路才會越來越暢通。
—3—巧妙自學
? ? ? ? 對于成年人來說,學習只有10%是在課堂中發生的,90%是需要在社會場景中或是經歷中習得的。所以自學與自悟就變得非常重要,有三個小技巧:
一是類比。
類比是在陌生知識和熟悉知識之間架一道橋梁。學習新知識、新概念的時候,適當的運用類比技巧會比較省力。
二是想象。
想要加深記憶和理解,最好的方法是在腦海中想象一幅場景,人的大腦結構更適合記住有畫面感的事物,比如你背誦一首古詩,想象詩里描述的景物;學習家居設計,想象一個房間真實的樣子。
三是轉述。
設想你是一位老師,正試圖教一名菜鳥學這個知識。你把你的解釋都記錄下來,可以寫在紙上,也可以錄音,當你感覺解釋不清楚時,就停下來去看參考資料、聽講座或者聽別人講解,直到搞懂了,再把解釋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