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哈佛大學一個調查說起
這個哈佛大學的跟蹤調查案例也許大家都很熟悉,不過我還是喜歡重復講這個故事。因為每一次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都可以獲得不同的解讀。
哈佛大學1970對即將畢業大學生做的一次“是否有清晰人生目標”調查,并進行了25年跟蹤。調查結果,只有3%的人具有清晰且長遠目標,10%擁有清晰的短期目標;60%只有模糊的目標;27%的人根本沒有目標。25年后哈佛大學跟蹤了這批接受調查的畢業生,得到的結果:3%的人成了社會精英、行業領袖;10%的人成了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社會專業人士,處在中上層;目標模糊的60%人處在社會中下層,生活安穩,但沒有什么成就;沒有目標的27%的人處在社會底層,生活不如意,經常處在失業狀態,對周邊世界充滿抱怨。
這個調查數據可以有三個解讀:
1、領先他人很簡單。我們大多數人是在沒有清晰目標狀態下生活,過著隨波逐流的日子。如果你制定一個清晰的目標,就領先了大多數人。
2、志存高遠是成為社會精英的基本條件。《論語》:“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連目標都不夠遠大,很難成就其偉大;
3、目標設計對人生的導向作用巨大。不合理的爛目標強于沒目標;不要因為過去定的目標沒有實現,就放棄制定接下來的人生目標。
學習時間管理的時候,基本上每個同學按照老師的要求作出了自己的《年度夢想清單》。寫作課開課前,諾爺就要求每個學員明確寫下自己的寫作目標期望。這個清單或目標無論是否合理,是否能否實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至少走出了領先他人的第一步。
02 一個保險業務員的對話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保險銷售人員和他導師的對話。保險銷售人員制定了一個年收入100萬的目標,他的導師就問他了:
導師:你確定保險銷售行業可以實現100萬年收入的目標?
銷售:只要努力,肯定可以;
導師:你一年要完成多少銷售額,可以實現100萬收入目標?
銷售:300萬。相當一天完成銷售8333元。
導師:你要一天完成8333元銷售,要拜訪多少個客戶?
銷售:50個。
導師:那么一年你就需要拜訪18000個A類客戶,你現在有這些客戶嗎?
銷售:沒有。
導師:那就是你要做陌生拜訪。不計算路途時間,每個客戶交流20分鐘。你每天需要和客戶交流16個小時。你每天有這么多時間嗎?
銷售:沒有……
這段對話不一定真實,但給了我們三個道理:
1、選擇什么樣的行業和職業,很大程度決定了你人生目標實現的可能性。“男怕入錯行”的古人教訓是有一定道理的。
2、高遠的目標不是空中樓閣,需要符合基本的常識,至少能夠邏輯自洽,自圓其說。設定的目標,需要自己去推敲和演算,能夠說服自己,才能說服別人。
3、目標實現是一天一天累積的結果。意思是說,目標分解到每一天才能明白是否合理;能夠每天圍繞目標堅持下去,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03 雕刻人生航道的里程碑
如果說,人生是一次為期數十年的航行,那么“五萬米高空”就是遠方的燈塔,是我們遠行的方向;一個個階段目標,就是我們人生航道上一座座里程碑。
在我看來,在這個航道上,每個人一般都應該有三類里程碑:
一類是個人事業/職業發展里程碑。事業上的發展規劃,階段性目標,實現的方式,需要得到的量化結果,包括了職務與收入;
二是個人學習成長里程碑。包括個人輸入學習的內容、數量、頻率,期望達到的量化成果;
三是個人生活品質里程碑。包括對父母、親人、家庭的生活的責任承擔與安排,也包括對自己身體健康的保持計劃。
每一步都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每一段都建立一座豐碑。目標設計,是我們人生的第一次創造;目標執行,就是雕刻我們人生的里程碑。
這是就是我對目標設計與管理的幾點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