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哥跟爸媽為了點生活瑣事吵嘴,我忍不住跟我哥吵了幾句,我哥沖我吼了句:“你一年在家待了幾天,又為家里做了些什么事?”頓時我竟無言以對。
我家里兄妹三人,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她倆都是初中畢業就去南方打工了,我是家里唯一一個讀了大學的,那是家里對我最大的期望就是畢業后回鄉考公務員,那是農村人眼中最體面的工作,我們那里還是讀書做官式的封建思想。
可我天生叛逆,最后不顧家里反對,在大學快要畢業的時候私自將工作簽到了新疆,因為我不想考事業單位,想在企業單位打拼。
就這樣,大學的畢業證書成了我背景離鄉的一紙判決書。
公司每年只給我20天的探親假,除了路上的時間,每年也就只能在家待半個月左右,畢業四年,只有去年在家里過春節,就這樣我成了他鄉的游子。
有一次回家,父親用帶有哀怨的口吻給我說:“你現在跟做了新疆人的女婿有什么兩樣,一年回一次家,每次在家待那么幾天,跟轉親戚的一樣。”
聽完父親的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現在真正理解了遠方游子的思鄉之苦,家中父母的念子之痛。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
父母都已年將六旬,而我不但不能侍奉于膝下,還要父母替我擔心,操心我的婚事。
現在我雖然努力拼得了一份自認為還不算太差的工作,工資也不算很低,平常基本每月都給家里打錢,可有次母親拿出存折,給我算著我打給家里的每一分錢,還有她攢的錢,她說這些錢都是她給我留著以后結婚買房用的,瞬間,我眼淚不能自已。
每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我都這么問自己:馬行千里吃草,狼行千里吃肉,我來這么遠是為了什么,現在我又能為家里做些什么,除了給家里帶去無盡的思念。
年少聽得道理無數,年長方懂深情幾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是父母的孩子,但終將成為他們牽掛一生相見寥寥的遠方。
我是故鄉的游子,但終將成了她日漸陌生又終將遺忘的叛徒。
今天,我心緒復雜的寫下這篇文章,想借別人的話對看到此文的人說:
“愿放逐青春的少年,在歲月的磨礪中,漸漸學會轉身靠近那孤獨守望的背影;
愿馳騁夢想的我們,在時光的縫隙里,慢慢懂得轉身拉長那送春迎秋的夏冬;
愿每一盞故鄉的燈,都能照亮游子歸鄉的路,都能溫熱父母思念的情。
愿我們與父母,一路目送一路分別后,終能相互靠近,因愛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