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南方的艷陽天,零上十幾度,我們仨穿著羽絨服,走在老家的小街上,買了兩個“炕粑”,寧一個,我一個,寧爸問我吃一個夠不夠,不夠就來倆,算送我的情人節禮物,寧狂笑老爸的不解風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所謂“炕粑”,就是巴掌大的干面餅,類似新疆的馕,把面餅貼在炭爐內壁烤熟,出爐時面香酥脆,放手里一會兒就變軟。
門口的這一家,做了好多年,每次回老家,先生最愛的就是這個,每天早晨固定兩個白糖餡的炕粑,百吃不厭。餅不稀奇,我想他吃的就是故鄉的味道吧,就像我愛蕓豆和酸菜。
先生從不挑食,不管是大魚大肉還是白菜豆腐,不管是精烹細作的空勤灶,還是熱的沒味的機組餐,都能吃的津津有味兒,從南方到東北,離家20多年,奔波各地,吃過天南海北的飯菜,他最愛的偏偏就是這個。
陪他回家幾次,慢慢地我也愛上這個炕粑,反正街上沒人認識我,就學著周圍人的樣子,邊走邊吃。從小老媽就教育我,女孩不準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這會兒就忘了吧。
也許那個時候,走在上學的路上,伴隨他的就是這一路餅香。他絕對不會想到,若干年后,有一個人會慢慢習慣于他的味覺。而女兒對于湖北的美食,只忠誠于自己的味覺,愛吃豆皮,每天早晨一頓;不愛吃的東西,一筷頭都不碰。
女兒笑了一路,說她的老爸,一塊錢就打發了老媽的情人節禮物,老媽也太好對付了,她完全不懂我們的玩笑,其實最簡單的食物里包含著最樸素的生活,歲月靜好,無欲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