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與成百上千個陌生人在路上擦肩而過、共處在狹小的車廂空間,但能開腔說說話的,一個月都很難能碰到一個。大家都以匆忙為借口掩飾繃緊的戒備心,自然并沒有心情、勇氣和機會去隨便認識一個陌生人。這么一想,那些素不相識卻能夠互相信任、在彼此生活里同行一小段路的,都是萬里挑一的緣分吧。如果他恰好有酒又有故事,又正好路過,和你打了個招呼,這段光景就應該被好好記住。
1
在這里我不得不先自首,我很早之前就發現,我大概是團隊里唯一的交友困難戶,盡管我仍在這個為大家提供良好社交思維的平臺寫文章。
但無法回避的是,我喜歡獨來獨往,朋友固定幾個,對人不自覺地有所防備,甚少主動交友。不過對人,特別是有趣的人興趣濃厚,所以采訪幾乎上癮。
總之和大多數不善交友的人相似,我在大部分場合都愛扮演旁觀和傾聽的安靜角色,有時心里會躍躍欲試,想象著自己站在人群中間發聲的場景,卻找不到合適的時間把自己推出去。
我想,假如逐步嘗試、行動、記錄,然后慢慢向Mr.V、S君、宣凝他們那些擁有輕松社交能力的人靠近,一直讀著我們文章的、同樣希望能掙脫閉塞圈子的你,也會不斷有進步。
其實這個過程也不必太用力,只是更留心身邊的人和事,珍惜別人的善意,又及時回饋自己的善意。就像今天想分享給大家的故事,是我和一個陌生人的偶遇。
這段經歷令我發現舍掉多余的戒備心和安全感,全情投入和陌生人并肩同行的一段路,原來也可像獨處那樣輕松自在。
2
一日上午我到沙灣古鎮取材,一邊看地圖一邊在狹長的石巷里轉悠。工作日沒有太多游客,安靜得如我所愿。
只聽見在巷口傳來兩下快門聲,我轉頭看看,一個騎行者停下來往我的方向拍了兩張照。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男人,身材修長結實,背著輕便的旅行包,一看就是運動愛好者。
我繼續低頭看地圖,沒想到他先開口了,
“我想問下,你的地圖是哪里拿的?”
我驚訝地抬頭,看見他笑得溫和。我告訴他是買票的時候拿到的。他愣住,說自己并沒有買票。其實不參觀紀念館的話,只逛古鎮是免費的。就這么聊了幾句,他提議,
“要不我們一起走吧。”
我頓了一秒,說好。
他推著車和我并肩走。我問他是從哪里騎車過來,他說從天河區,我眼睛都瞪圓了。
“真的假的?我也是從那里過來,天河區離這很遠。”
“還好,也就三四十公里,騎車一個多小時。”
“……你為什么要來這里?”
“我是瑜伽老師,來廣州進修一個月。正好今天休息,就出來轉轉。”
我暗想,也難怪他的外表和氣質比一般中年男子要清爽儒雅。我們走到一面古老壯觀的蠔殼墻前,他把手機遞給我,讓我幫他拍照。
他盤腿坐在墻腳,神情放松,閉眼,擺出大概是冥想時慣用的姿勢。
我忽然有點慚愧,雖說幾年前也有接觸瑜伽,但一段時間后還是免不了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地練習,自然沒有他這樣的境界。
“你什么時候開始學瑜伽?”
“大概四年前開始學。”
“那之前呢?”
“上班。但逐漸厭倦每天上班的生活模式,想不通意義何在,就辭職了。”
優秀的人的迷人之處在于,他們一旦開始認真思考生活的意義何在,就會生出許多復雜情緒。不甘現狀,渴望打破限制,想摸到自由的邊界,想看看世界上的人還能有多少種活法。
又會莫名地生出巨大的能量和勇氣,不惜推翻過去十數年一成不變的定式生活,全部歸零,再重新出發。
我太欣賞、也太想成為這樣的人。他能幡然醒悟,還能跳出來。
3
我們就這樣邊走邊閑散地聊,到了紀念館前。他沒有門票不能進去,對我說,
“你進去吧,我就在這附近轉轉。”
紀念館很小,我進去轉了一圈。等我出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他的自行車。他在等我。我和他會合,繼續逛。
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在此刻我獲得他的信任,發現竟然沒有任何難度。
平日里之所以總是對人感到失望,大概是我們潛意識自動選擇了“不信任”,自然接收不到周圍信任的電波。
就像任何唯心的理論,信則有不信則無。正好我們選擇了相信,這放在平時,便是一段良好關系開始的必需品吧。
將近正午,太陽變得猛烈,我們坐在大榕樹的濃蔭下歇息。他從背包里拿出兩個塑料袋,分別是半個柚子,和一袋板栗。
他說習慣了騎行旅游的人,包里都會備一些食物,不然在半途餓了會很麻煩。這種不斷有驚喜的感覺,太有意思了。
他又說,現在慢慢對肉類沒有太強烈的需求,更喜歡天然的食物,比如水果和堅果。身體會變得干凈輕盈,當然也會尊重每個人的飲食習慣。我深以為然。最后他還執意請我吃了午飯,一碗鮮香的老字號云吞。
吃飯時他談起去過云南旅游,遇到一位旅居的女孩,和我年齡相仿。她白天自己做手工飾品,晚上擺攤,賺點住宿費,已經在云南呆了一個月,她說就喜歡這種飄蕩的生活。
他感慨自己醒悟得太晚,浪費了很多時光,然后竟然又從背包里拿出一罐啤酒,悠閑地喝了起來。這種有酒有故事的陌生人,我好像只在電影里見到過。
4
慢慢走出古鎮,我給他介紹了另一個值得一去的景點,他查了查地圖就馬上準備騎車去。在分岔路口,我們笑著簡單道別,然后他騎車離開了。我回頭走了好一段路,才想起來我們一路暢談,到了分開都還不知道互相的名字,也沒有留微信。嗯……這大概是個錯誤示范?
我也沒有特別遺憾,因為本來就事出偶然,讓它自然結束也是好的,況且它被銘記于心,就是最好的狀態。
我的微信聯系人并沒有增加一位,但我記住了這位陌生人,他讓我感受到信任與被信任,就像陽光正好的午后,睡醒了就到咖啡館里,坐在明亮的落地窗旁喝咖啡一樣,自然得不需要任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