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掙錢都是為了你們!”父母總是這樣說。而我每次為弟弟妹妹所做的爭辯擺在他們面前都顯得無力,他們正在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來愛著孩子們。在這種所謂的“大愛”面前,我的教育論、孤獨論、成長論都成了沒有道理的廢話。而在中國,這樣的父母太多太多了。無安全感和迅速膨脹的社會讓人們想要抓住點兒什么,而金錢恰好能夠滿足這些,并有無限的附加值,比如:一輛車帶來的虛榮、兩套房帶來的美好暢想以及三十年的奮斗縮短在十年里。而這一切的代價是孩子的孤單成長,真的值得嗎?
? ? ? ? ? ? ? ? ? ? ? ? ? ? ? ? ? ? ? ——寫在前面
? ? ? ?家附近有一家山西面館,經營山西各種面食,有油潑面、臊子面和麻食等一眾特色風味,味道極好。
? ? ? ? 作為一個北方人,我是極愛他家的油潑面的。我認為一碗極好的油潑面必備的幾個因素,他家都有。首先,面條的式樣不重要,勁道就行了。其次,臊子也不重要,咸淡適中,味道鮮美即可。最重要的是,上面蓋了一層碎蒜和辣椒,用熱度剛好的油往上面一潑,辣椒和大蒜的香氣就被逼了出來。這一碗油潑面因加了這油潑的蒜和辣椒才如此美味呀!吃罷,配上一碗煮面的面湯,拿原湯消原食,對于我來說,這就是極完美的一餐了!
? ? ? ?面館只有一間門面房,擺了6張桌子,屋子里就滿當當的了。正對著門的那面墻開了一個小門,里面有一間廚房,想來面積不大,因為每次老板娘端飯出來,總要側一下身,大概是這廚房連老板娘和老板兩個人都不能盛得下。周末的晚上去面館,總是要排隊的。因這面的味道好,面館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好天氣時老板在門外擺上幾張桌子,食客們也不拘小節,吃得不亦樂乎。
? ? ? ?去的次數多了,自認為熟稔地總愛和老板娘搭幾句話。去年冬天的一天晚上,又見到老板娘的女兒,5、6歲的樣子,比上一次見到她時長高了不少,依舊是大大的眼睛,很乖巧,自顧自地玩耍。在老板娘空閑下來時,小姑娘便蹭在老板娘的懷里撒嬌,這模樣,總讓我想起自己的妹妹,于是,忍不住想和她搭話,和她親近。
? ? ? ? “你上幾年級了?”見老板娘去廚房,她一個人坐在我的對面,手里玩弄著一盒碗裝泡面,我便問她。
? ? ? ? “我上中班。”她不害羞,一邊玩一邊回答,大大的眼睛不時地瞟我兩眼。
? ? ? ? “那你在哪里上學呀?”
? ? ? ? “就在那邊的那個幼兒園。”她抬起頭,順手指了一個方向,認真的看著我這樣回答。她的模樣十分可愛,只見她接著又說:“不過我馬上就要回家上學了。”
? ? ? ?這時,老板娘出來了。小姑娘拿起那碗泡面,遞給老板娘,“媽媽,我要吃泡面。”老板娘一邊接過泡面,一邊嗔怪道:“泡面吃了不好!”老板娘雖然嘴上這樣說著,但還是幫著女兒拆了包裝倒上了開水。
? ? ? ?隔了幾分鐘,泡面大概是好了,小姑娘迫不及待要嘗上一嘗,只見老板娘卻把這一碗泡面遞進廚房,對老板說:“舀幾塊肉。”這一碗泡面,真是獨家秘方配制呀!一切工序完成后,小姑娘坐在我的對面,開始吃這一碗精心炮制的面條。
? ? ? ? 我看她,她也看看我。然后,她開口了:“我老師說我吃飯可好了。”老板娘聽了,笑她道:“你是飯桶嗎?”她也不理,只是自顧自地吃著面,鼻頭上冒出了細細的汗珠。
? ? 我問她:“你回家去哪兒上學呀?”
? ? ? ? 她說:“回老家上學,在寶雞,在我小姨家上學。”她吃了兩口面,接著又說:“我有1個姐姐,1個妹妹,還有2個弟弟…”然后,她回頭看著老板娘,問:“是嗎,媽媽?”老板娘笑道:“嗯,是的。趕快吃面吧!”
? ? ? ? 她繼續吃面。忽地,她盯著我和茂先生看了一會兒,回頭對她媽媽說:“媽媽,他們都帶著眼鏡。”我們聽了,都笑了起來。我說:“我們都玩手機,寫字姿勢也不對,所以就戴眼鏡了。”老板娘也跟著教育她,“叔叔阿姨就是玩電腦玩的多了,所以眼睛近視了。你可別再玩Pad了。不然以后也要戴眼鏡。”她若有所思的樣子,又盯著我們看。我說:“戴眼鏡可難受了,你要保護好眼睛,不然摘了眼鏡什么也看不清了。”她忽然笑了,回頭在老板娘的耳邊說了一句什么,老板娘也笑了,對我們說:“她說你們戴眼鏡很好看!”我和茂先生聽了,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 ? ? ? 吃罷飯,小姑娘的樣子也印在我的腦海里了。她就是中國的新一代呀,且屬于這新一代的一個獨特群體——留守兒童。從百度發布的數據來看,目前中國的留守兒童達到了7000萬人,占所有農村兒童的30%,且有繼續上漲的趨勢。而在這7000萬人次中,我的弟弟和妹妹也在其中……
? ? ? ?說起留守兒童,我有一肚子能說的話。因為…我也曾“留守”過。升高中那年,父母為了生計,從河南外出到江蘇謀生。那年,我14歲。雖然已不是兒童,但不能說是沒有任何影響的。高一那年,我是同學口中的“好人”,因為我樂于助人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清楚地記得,那次課間準備到樓下提熱水,我從倒數第三排往前走,一邊走一邊問走廊兩邊的同學是否需要幫忙提熱水……后來,直到高三那年,仍有同學讓我幫忙刷鞋,而我竟然答應了。那時的那種好,現在想起來我就會起一身的雞皮疙瘩。我一直贊成樂于助人,但那個年歲里的那種熱心,在現在的我看來,只剩下一身的孤獨和無助。
? ? ? ? 歲月累積下來的,除了成長,還有傷口的愈合。今時今日,我亦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去改變自己的心態。而我的弟弟妹妹,卻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自5歲起,妹妹和弟弟就被寄宿在了河南姑姑家,每逢寒暑假才能來到江蘇和爸媽團圓。每次分別,妹妹的哭聲和媽媽的啜泣都像是一把刀,又一次剝離了我那年歲已久的傷口。
? ? ? ? “我們掙錢都是為了你們!”父母總是這樣說。而我每次為了弟弟妹妹所做的爭辯擺在他們面前都顯得無力,他們正在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來愛著孩子們。在這種所謂的“大愛”面前,我的教育論、孤獨論、成長論都成了沒有道理的廢話。而在中國,這樣的父母太多太多了。迅速膨脹的社會讓人人都缺乏安全感,從而總想要抓住點兒什么。金錢恰好能夠滿足這些,并有無限的附加值,比如:一輛車帶來的虛榮、兩套房帶來的美好暢想以及三十年的奮斗縮短在十年里。而這一切的代價是孩子的孤單成長,真的值得嗎?
? ? ? ? 作為一名留守過的并且已長大的人來講,我深切地能明白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金錢和遙遠的未來。這大概是中國新一代的悲哀,是山西面館的小姑娘笑容之后將要來臨的失落,是妹妹的傷別離,是弟弟在成長道路上缺失的父母的諄諄教導。
? ? ? ?我已許久沒去那間面館,小姑娘應該還在快樂成長吧。說再多的道理,最終還是要父母來做改變,我說再多也只是無能為力,不管是對這小姑娘,還是對弟弟妹妹。他們注定要承受沒有父母陪伴的孤單,承受別離的痛苦,承受一些只能獨自消化的情緒……只愿在那些沒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他們仍能夠敞開自己的心扉,不會與父母有了隔閡,不會成長為多愁善感的模樣。只愿漫漫前行的道路上,他們能夠潛心學習,讓書本中的道理能指引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