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一直沒變,他只是從未停止思考
01
韓寒叛變了?
好久不寫文章的韓寒,最近直接發了兩篇文。一篇說,退學是不好的。不要學當年的他,大家還是要老老實實地讀書,考大學;一篇說,所謂的民間高手是根本比不過職業運動員的。大家還是要……其實文章里除了陳述事實,沒什么觀點。但是大家都說,他這篇文章隱含的觀點,是讓普通人就安守本分,老老實實當普通人。
看到這樣的文章,很多人都說,韓寒變了。不但變,而且是叛變。和他身上“獨立”、“反抗”、“叛逆”的標簽越來越遠。他變得雞賊了。
當叛逆的他,高高在上,變成了既得利益者,就換了一副嘴臉,開始勸誘那些后來者——要懂事,要聽話,要踏踏實實,不要異想天開……
所謂勇士卸下了鎧甲,長出了龍鱗。
真的是這樣嗎?
02
我算是韓寒的第二批粉絲吧。
因為喜歡寫字,知道了新概念作文大賽。知道了新概念作文大賽,也就知道了韓寒。
看了他的《杯中窺人》,這篇文章給我的震撼,不亞于多年以后,我與女友第一次赤裸相見的那個夜晚。我初中時就讀王小波、讀余華、讀張愛玲,并非不知道,文學這條路上,有多少高山仰止。但是那些人老的老了,死的死了,離我太過遙遠,不像真的。而韓寒,他讓我知道,一個年輕人,一個學歷上只是比我多會解幾個一元二次方程的人(當然,從他的成績上看,那時的他也未必會解),竟然能寫出如此作品。
這種震撼打破了我驕傲的自尊心(或者說中二病),我被迫接受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設定;也讓我開始對這個學長好奇、向往甚至尊敬(當年可不愿意承認吶)。
于是開始關注他。
他退學,說是“七門紅燈”照亮他的前程;
他寫《三重門》,我真真是看了好幾遍;
他寫《通稿2003》,把應試教育狠狠批判了一番;
他寫博客,說“文學是個屁,誰也別裝逼”;
他說“只要不要臉,一直摁空格,這種詩歌我一天能寫五十個”……
——“叛逆”,沒有哪個詞,能比“叛逆”更準確地形容韓寒了。
當社會上所有的年輕人,都老老實實地沿著“學習”—“考試”—“大學”—“找工作”這條道路,有條不紊地走著,突然出現的韓寒,給整個社會,給每一個人,帶來的刺激,帶來的思考,都是巨大的。好像第一臺嗡嗡作響的蒸汽機,第一列開進皇宮的火車——這東西是前所未有的,是挑戰既定的社會秩序的。
整日被書本折磨的我,也喜歡上了他。他的文字真的太好了,他的種種做法,真的太帥了。說真的,我特別想成為那樣的人。
喜歡他的反抗,喜歡他的叛逆?,F在想來,說不清那是真正對自由的向往,還是找到一個圖騰,來掩飾自己不愿讀書考試的懶惰。
喜歡到開始模仿他。文字要強裝幽默,沒有戲謔的臺詞也要硬擠;不愿讀書,不愿意考試,沒有退學的膽子,但每節課都在寫小說,希望發表在《萌芽》,然后出書;把“獨立思考”掛在嘴邊,無論別人說什么,總要硬找到一個新奇刁鉆的角度,反駁回去……
韓寒給我帶來的影響之大,直接導致當年,如果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喜歡韓寒???我會直接懟回去:
“別瞎說,誰他媽會喜歡韓寒啊?”
——一個叛逆的人,怎么會有所謂偶像這樣的東西呢?
當年,像我這樣的小孩子,可不在少數。
也許是罵人罵累了,漸漸地,他不再罵學校、罵教育、罵同行。而是開通博客,把目光投向了整個社會。
03
他開始寫雜文。
每當有公共事件發生,他也會第一時間發聲。和大多數“公知”一樣,文章的起點多數是“批判”;而和大多數“公知”不一樣的是,“公知們”批判的落腳點,往往是簡單粗暴地落在“制度上”——我們要民主!我們要自由!我們要投票!——而韓寒,有著更多的思考。
“七十碼”事件,他說“關鍵并不是所謂的富家子弟和老百姓等階級對立面的問題,雖然這個對立面的話題性和煽動性都比較強。這件事情重要的是肇事者和其朋友表現出來的個人素質以及警交部門的奇怪認定……“,呼吁公職部門更加透明;
藥家鑫一案,他說,他也有很多富二代朋友,都很優秀、溫和。之所以各大媒體都著重報道藥家鑫似有若無的雄厚背景,往往是媒體為了挑動眼球和輿論而精選的角度;
汶川地震,他親自前往汶川救助。之后他反思,自己前去,往往是添亂更多。大災大難面前,應該把專業的問題交給專業人士……
也許這些,在我們今天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道理,是每個年輕人都懂的”普世價值觀“。但在當年,在互聯網剛剛普及的蠻荒年代,在每個都足以激起全社會討論的事件后面,都會有一個年輕人,用幽默、溫和、犀利的文字告訴你,道理應該是這樣的、我們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在這里……
用”開啟民智“來形容他,并不過分。
依然有人說他叛逆,只不過這個“叛逆”,和幾年前相比,有了更多的褒義——在這個人人噤聲的社會,敢于發出聲音,向強權對抗。
04
有一段時間,他經常和李承鵬并列在一起。
因為兩人都寫雜文,都對公共事件有深切的關注,都對對權力部門持有批判的態度。也許還有一條,就是兩人都文筆,都幽默。
有些網友甚至養成了習慣,有什么大事兒發生,就先“看看李承鵬怎么說,再看看韓寒怎么說”。
但是,多看幾篇他們的文章就知道,他們根本不是一路人。
李承鵬的文字,看多了實在讓人頭疼。就像一個大機床,“咣咣”地壓過腦子似的。首先是他的文筆。其實李承鵬此人在文字上沒什么靈性,他的所謂幽默,往往是硬擠出來的。他多用諧音梗,但往往只是把兩個不相關的詞硬湊在一起,生硬地讓兩者發生關系,潤滑油都不打一點兒。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例子,他說布拉特,兩面三刀,比布拉特皮特更擅長表演。——而我們都知道,那個美國老帥哥,一直以來的翻譯都是“布拉德皮特”。這么愣改譯名,就為了強行讓布拉特和“演員”掛上關系,真是寫著累,看著更累。
而他的觀點,每篇文章都一致:政府不好,并且沒救了。到了后期,他甚至開始捏造事實。他本身用力過猛的文字,再加上每一篇文章都要掰到這個論點上,導致每次讀他的文,都好像看著一個人,青筋暴露地在嘶吼:
“我!很!幽!默!政!府!不!行!”
韓寒則不同。讀他的文字,多數時候是很舒服的。這就是一種語言天賦。所謂文學,首先是文字的學問。你得先把詞用準了,句子寫明白了,節奏感搞好了,才能去談更深入的藝術價值。如果說李承鵬更像是一個抓耳撓腮的人,每想到一個字,就用大錘子砸在鍵盤上書寫的話;韓寒更像是一個正常的打字者。也許他的觀點很犀利,但他的文字,是很溫和的。
而更為不同的,是韓寒一直在思考。他會深入地追問,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為何輿論會如此沸騰——而輿論如此一邊倒,那這個輿論就一定是正義、正確的嗎?這是他文字難能可貴之處。他記錄了自己心態的變化,也就同時記下了時代變革的軌跡。當然,這也多次,讓他處于輿論的漩渦。
如果說,李承鵬是在自己發表第一篇雜文的時候,就已經想明白了,自己要寫什么樣的文字網友才愿意看,他才會獲得更多的社會影響力、進而獲取獲得更多利益;
而韓寒,他一直在“表達真實”和“順應輿論”中間作斗爭。他當然知道,網友愛看什么樣的文字;他當然也知道,大家喜歡他表達什么樣的觀點。只要他持之以恒地順著民意產出,他會收獲到無盡的名氣與利益。只是,他不太愿意這么干。所以,我們看到的韓寒,是擰巴的,是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最初,他也像其他人一樣,怒罵政府與公權,怒罵GDP政策,所有的訴求就是要一個新的制度;最后,他發表“韓三篇”,說革命是要不得的,流血時要不得的。我們要等幾代人逐步成長起來,用溫和的方式,讓社會變得更好。
“韓三篇”在他所有雜文里被罵得最兇。那個時候就有人說他“叛變”了。但是你看看今天,隨著經濟、文明的發展,當年那些張牙舞爪的公知都哪兒去了?我們也都越來越懂得,大家先老老實實把日子過好,先有房住,有車開,再慢慢去訴求法律的完善,程序的正義——這東西,急有什么用?
這就是韓寒。他一直在思考,并且敢于把思考的“結論”發表出來,哪怕和輿論相悖。哪怕“掉粉”。
05
“韓三篇”之后,他不再寫雜文。這一晃,也四年了。
有記者問他,為什么不再對公共事件發表評論了。他說,他知道表達什么樣的觀點,會讓讀者爽;讀者爽了,追捧他,就會讓他更爽——可是這種爽,是不對的,是危險的。會讓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么樣煽動更多人的情緒“,”當我發現自己有這方面傾向的時候,就反思和停止了?!?/p>
不寫文章之后,他反倒越來越多地曝光在我們面前。可愛的女兒、正在拍攝的電影……微博火熱的話題,總能看到韓寒的身影。
韓寒從一個隱藏在文字背后的”公知“,變成了離我們更近的“公眾人物”。
他越來越多地把生活化的一面呈現給世界。自己怎么跟女兒相處、在片場拍攝的趣事、剛看了一個好看的電影……每次他發微博,評論區也都成了段子手的盛宴。
真的是,讓人很難把四年前,他博客底下評論區那些苦大仇深的留言聯系在一起啊。
那么,韓寒對于社會的影響力,就此消失了嗎?
不是的。不再寫字的他,只是停止了對社會輸出”觀點“;但他從未停止的,是對社會輸出”態度“。
他讓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有個女兒,真好?。淮藴睾椭t遜,真好?。话l財了還和兄弟朋友玩兒的那么開心,真好??;兒時的理想,通過努力一一實現(賽場、拍電影),真好啊……
當更多的年輕人向韓寒學習,通過網絡潛移默化地受著他的影響,這難道不是社會影響力嗎?
06
韓寒變了嗎?
韓寒一直都在變。
從最開始的懟天懟地,到中間批判社會,到現在的“棱角盡失”,他的變化真的很大。
但是,韓寒也是沒有改變的。
一直不曾改變的,就是他的思考。
他一路走來,其實每一個腳印,都是他思考的結果。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的最可貴之處,就是在于敢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順應輿論,可以讓一個人迅速獲得聲名;但當民智成長了,依舊叫賣著那套沒有靈魂的言論,就會很快被淘汰。
時代造就了當年的韓寒。那個蠻荒年代,社會需要一位偶像,劃破重重的帷幕,給大家展示一點不一樣的東西。他適時地站在了舞臺中央,享受到無數的目光與追捧。
可是,韓寒許多后來的模仿者,卻沒有一個獲得韓寒這樣的名利。時代變化了,經濟發展了,大家都有錢了,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更清楚了,不同選擇會帶來什么后果。我們都知道了,讀書是我們為數不多的上升階梯;而你叫囂著退學去寫作,去電競——那就去呀,跟我有什么關系。
蠻荒的時代,過去了。
哪怕再有一個韓寒,寫的文字還更好,退學的信心更堅定,他也不會變成現今的韓寒了。
而韓寒,之所以一直沒有被時代吞沒,就因為他能夠隨時調整,找到正確的方向。
他退學,他叛逆,是因為當時的他覺得,學校禁錮了他的表達,不如及早脫身;
他寫雜文,評社會,是因為當時的他覺得,自己要做個知識分子,要“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如今,他變得溫和,是因為他懂得了,憑借一己之力是很難改變這個國家的——反而會被輿論裹挾變得雞賊油滑。那還不如先老老實實做好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為社會提供溫和、善良的表達。
07
今時今日,那些說韓寒“叛變”了的人,無視這些年來韓寒變化的軌跡,直接拿韓寒今天的文章,去和十幾年前作對比——這才是真正的“叛變”?!芭炎儭绷藭r代本身的變化,“叛變”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可謂是隨便找個大新聞,就把韓寒批判一番。
韓寒說自己退學不好,是做了壞的示范,因為很多不愛學習的孩子,也學他退學,最終一事無成;
他說民間高手無論如何是贏不過職業選手的,讓大家腳踏實地,一點一點積累;真想挑戰職業,也要一個一個比賽打過來,先把自己變成職業。
這可以算得上是來自一個即將中年的“年輕人”中肯的建議。而批判“韓寒”的人,他們難道不懂得這個道理嗎?
他們應該是懂的。只是,這樣強烈的對比,這樣刺激的字眼,發到網絡上,大概能吸引很多眼球,換取很多流量吧。當整個社會逐步走向溫和與文明,還要絞盡腦汁地選取獵奇地角度,輸出“叛逆”地價值觀,這讓十幾年前地小孩子韓寒看到,都會替他們羞恥——因為韓寒,一直以來,“叛逆”也好、“罵人”也好、“被招安”也好,他都是誠懇的。
或者,真的以為,一個人要永遠像18歲那樣,數十年如一日地激進、叛逆、與全世界對抗?
說韓寒雞賊的人,不是壞就是蠢。
而對于韓寒,很感謝他,這些年來,為我們一筆一畫地,記錄下了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