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從書店滿載而歸,其中一本美作家娜塔莉·巴比特的《不老泉》,裝裱古樸,外表太不像本兒童讀物。展讀,有點疑惑,哲學意味這么濃,講生死的,這是給小孩看的?
展讀我就沒有停下來,一直到掩卷良久,方微笑了,這故事講得真好!
《不老泉》娓娓道來:溫妮生于富裕之家。炎熱的夏天,10歲的溫妮突發奇想,決定離家出走,正百無聊賴地在自家的林間游蕩,偶然看見一只丑丑的蟾蜍,和蟾蜍聊聊天,說說自己離家出走的計劃。還認識了17歲的少年——杰克,少年俊美,爽朗,兩個孩子相談甚歡。
在樹林深處,杰克是一家四口的小兒子,梅,他善良的母親;塔克,他驕傲的父親;哥哥邁克爾。那已是幾十年前,也是個酷熱的午后,喝下了泉水之后,經歷良多,才發現這是“永生的靈藥”,可是,對于這造物的恩賜,他塔克一家并不快樂,因為他們永遠也嘗不到死亡的滋味,永遠也不能有一個完整的人生,因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杰克掬一捧清泉而飲,燥熱林間的溫妮也想解渴,卻被杰克一家阻止,在他們開導溫妮的時候,被一名想要發財的陌生黃衣人聽到,梅講解了泉水的秘密,喝了之后,將再與死神無緣,希望溫妮和他們一起保守秘密。黃衣人看到了商機,想籍此泉水,開啟自己的暴富之路。
梅為保住不老泉的秘密,傷害了黃衣人,身陷囹圄。小鎮的監獄并不嚴謹,溫妮放走了一家人。
杰克留了泉水給溫妮,讓她再長大一些后喝掉它 ,這樣,杰克和溫妮就可以在適當的年齡,再續情愫。
溫妮沒有去喝那不老泉的泉水,而是用它救了受傷的蟾蜍。
故事的結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以溫妮的善良,愛護生命。在救助受傷的蟾蜍朋友時,沒有絲毫猶疑。
作者塔利·巴比特(Natalie Babbitt)女士,兒童文學作家,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從小喜歡讀童話故事,并愛好繪畫。她創造了很多兒童詩歌和小說童話,作品中經??梢钥吹剿约寒嫷牟鍒D。《不老泉》是她的代表作。
這本書的故事新穎,不同于很多童書,當然,它是淺顯易懂的,用這么迷人的故事講這么值得思考的時間之河,正因為時光短暫,生命有限,才更絕彌足珍貴。給我很深的感觸和啟發。
人們都不愿意老,更不愿意死,都希望自己永遠年輕長生不老。但是讀了這本書會發現如果永葆年輕,生命的規律就和你無關,而你并不會如同想象的那樣快樂!
如果我們真的長生不老,自己的朋友、親人都陸陸續續去世了,只留下我們,我們會如塔克一家一樣,深深地困頓于生活。這本書給了對生命的新的角度。生只有一次,死只有一次,敬畏生命,珍惜有生之年,享受造物主給的禮物。
溫妮想都沒想,救了受傷的蟾蜍。故事沒有講述溫妮后面的人生,只知道她獲得了完整的人生。這是溫妮選擇的練達的人生。故事以她安然去世而降下帷幕。
之所以我們會珍惜生命,正因為往日不可追,時光有限而且短暫,努力去書寫我們生命故事中的精彩篇章。
尊重生命無常,我們應該去體驗每一個生命階段帶給我們的不一樣的精彩,就如春夏秋冬四季變化一樣豐富多彩。
生命有它自己的年輪,或急或緩,永無停歇。誰也不是誰的備份,每個人的路都是新的,永遠在生長,永遠在運動,生生不息永遠變化的世界。我們可以懷有一顆自幼稚,到年輕,再盛年,再老而豐富的心,讓生命不急不緩。
向死而生的生命,會有欣喜,有恬淡,有怡然自得。同樣會有沮喪,有焦躁,有痛徹心扉。什么我們坦然接納,因為那是全部的我們,完整的我們,大多數時候,我們痛并快樂著。
注:換個角度看塔克一家的行為。塔克一家護泉的行為從作者角度看,說的通,但換個角度,在沒有監護下,即使如黃衣人所設想,真的會發展到擁擠,踩踏事件,不可收拾嗎?誠然,會有人對永生之水趨之若鶩。
如果永生真的在另外的人身上發生,如果這個人學習能力,或者科研能力超強,勢必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有所改變,當然,科學是雙刃劍,這個改變也許是多方面的,如果沿著《人獸雜交》電影所警示人們的,向著不可預期的方向,從理論上講,是可能的。
從這個角度講,也許,塔克,梅一家的決定似乎有道理。
但我們也有期待,社會進步,向著有利于我們的土地,向著有利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更長的,更有質量的生命也是人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