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英語老師,在一家機構(gòu)工作。
其實說起來,我還剛?cè)胄小V暗男袠I(yè)做了六年,但前景較窄,總覺得不穩(wěn)妥,想著做老師能做的比較長久,自己英語又還算湊合,就找機會轉(zhuǎn)了行。
我不是師范專業(yè),也沒多少教書的經(jīng)驗,就抽時間參加了CELTA的培訓。CELTA是一種向英語非母語學生教授英語的資質(zhì)證書,含金量不算低,一般是老外拿的比較多。比如一個英國人,想到其他國家,比如日本,沙特,去教英語,有了這張證書,就表示是受過教師的培訓,有了一定的資質(zhì)。有網(wǎng)友戲言,說這張證,主要是給“英語國家的人到第三世界國家打工用的”,其實也未必沒有道理。
不過培訓本身還是有真東西的。這種培訓主張語言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老師要盡量少說話,給學生布置課堂任務,多給學生時間練習,老師只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反饋。并且老師要設計不同的課堂活動,找話題、做游戲,讓學生參與進來,練習語言。培訓也非常重實踐,每周我們都有兩個晚上要去真的教學生。和學生面對面站上一個小時,很有挑戰(zhàn)性,卻也相當有意思,讓我對教學興趣大增。
拿著這張證書,和培訓學來的這套教學方式,我面試了一家機構(gòu),職位是雅思老師。結(jié)果卻稍稍給我潑了些冷水。面試官看了我的試講,也很坦誠,說他們給新老師排的課,大多以教授應試技巧為主,八個課時就要把所有內(nèi)容講完。我這樣的上法,八十個課時也上不完。這種應試課程就要老師講、講、講,學生聽、聽、聽,就可以了,不用太多的活動。
我一想,糟糕,和我學的正矛盾,這可不好辦。幸好面試官見我準備的挺認真,還是愿意招我,不過要再經(jīng)過他們的培訓。而這回的培訓,就純以應試技巧為主了。但出乎我的意料,應試的培訓竟也相當有意思。我選的是雅思口語,培訓的老師告訴我,他們的學生口語平均水平在5分左右(滿分為9),要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不太現(xiàn)實。所以要總結(jié)一些技巧,比如將所有考試中的話題分成幾個大類,每一類提供一個格式,學生按著格式說,就能說出內(nèi)容了。而這些格式,則是各個老師自己開發(fā),每個老師的技巧都不一樣,這也是為了防止內(nèi)部抄襲。但去創(chuàng)造這些技巧,為每個考題,提供自己的思路,也是件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總的來說,我現(xiàn)在的工作,性價比頗高,有一套自己的課程,就能反復利用,足夠應付一陣,也不至誤人子弟了。每周集中幾天上課,也不用坐班,剩下的時間就好自己安排了。看看書,上上網(wǎng),聽聽王佩老師上課,倒也是一種相當不錯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