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緣起
到旅行社報名時,工作人員告訴我,到俄羅斯的觀光客大都由兩部分人構成:一是對前蘇聯有情結的中老年人,二是已經走遍了歐洲大洋洲美洲東亞東南亞的資深游客。我和墨梵都不屬于此兩類人。作為曾經的歷史系的大學生,大學時我選修了俄國史和蘇聯史,并在當時(1990年)就聽到了教授的預言,蘇聯遲早會解體的。當時似乎蘇美冷戰正酣,北京經歷3+3 2+2事件,東歐劇變。盡管如此,但是若是預言蘇聯的解體,除了深厚的學養和智慧,真還需要相當的自信和勇氣。
對俄羅斯,我是心存芥蒂的,這個國家近代從中國巧取豪奪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現當代,作為社會主義老大哥的蘇俄和蘇聯對尚且弱小的中國共產黨、新中國的以大欺小、越俎代庖,似乎也留給我們民族太多的痛苦記憶。而兒子墨梵,剛剛高考結束,他酷愛歷史,尤其是俄羅斯史。在他的心中,蘇聯解體是理想主義的崩坍,是英雄主義的末路,是當代世界史中最大的悲劇。墨梵是一個自小就充滿了家國情懷的孩子。在他的心中,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旗幟依舊高高飄揚著。于是,8月末,“憤中”媽媽和“憤青”兒子各懷心思,踏上了俄羅斯的土地。
2.教堂
去俄羅斯旅行,教堂一定是最值得去的地方。在我們的旅行中,五天的時間我們游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十幾個教堂。每個教堂都是一個建筑的奇跡,那傲然聳立的雄偉外形,神圣、繁復而華麗的內部裝飾,充滿了虔誠信徒的莊嚴氛圍,都令我們嘆為觀止。
最先游覽的,也是印象最深的是謝爾蓋耶夫鎮圣三一修道院(Тро?ице-Се?ргиеваЛа?вр)。這個宛如人間天國的修道院著落在莫斯科郊外的謝爾蓋耶夫小鎮上,是俄羅斯最著名的古老的大修道院之一,亦譯作特羅伊察修道院。在長達六個世紀的悠長歲月中,它一直在不停的修建、改造,因而融合了俄羅斯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成為古典建筑群的代表。1744年獲大修道院稱號,199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337年,一個名叫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的僧侶在莫斯科近郊謝爾蓋耶夫的偏僻森林里建立了一座三圣小教堂和小道房,即為該修道院的前身。后來發展而成為了一座富有的大修道院。圣三一大修道院的主要建筑有:圣三一教堂、杜霍夫斯基降靈教堂及其后來增建的塔樓、圣母升天教堂、11座鐘塔樓、慈善醫院等。
謝爾蓋耶夫鎮的圣三一修道院由一個高達15米的純白綠頂的石圍墻環抱著。教堂的入口外是一片綠地,那里有成群的鴿子。它們時而飛向湛藍的天空,時而匯集在綠地和廣場上,與人群親密互動。進入圣三一修道院入口的門廊,兩邊墻壁和天頂穹廬都是描繪圣徒謝爾蓋的生平事跡的油畫。穿過門廊,便進入到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世界里。這個美麗而神圣的地方,有著一組美輪美奐的童話般的美麗教堂建筑,各組建筑之間是紅磚鋪就的道路和鋪滿鮮花的大片綠地。無論你從任何角度看去,眼前都是一副完美的畫面。這里的教堂的外觀以白色為主要基調,配以俄羅斯特有的藍色的洋蔥頭的穹廬、高聳入云的純紫金金箔鑲嵌的金頂,令人心中充滿了美好的想象。
(以上均為謝爾蓋耶夫三一圣大修道院)
進入教堂中,你會看到有由圣像雕塑、圣經故事油畫、圣徒畫像等裝飾的墻面、梁柱和穹頂,其裝飾之精美奢華繁復,令我這個來自東方崇尚極簡主義美學觀的人既難以理解又感嘆不已。
時而你的身邊會有幾個從頭到腳都黑頭巾黑衣黑袍裹身、身材高挑而清瘦的男女修道士經過,他們年齡各異、大多是發色淺栗灰色、皮膚白皙的純種斯拉夫人。他們表情嚴肅而高傲,自帶有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氣質。在眾人的好奇的注視下,他們猶入無人之境,逐一親吻圣像,清瘦的右手在胸前劃十字……這是一群以得道成圣作為人生終極追求的特殊信徒,他們的臉上已經看不到來自世間的風塵了。
除了游客外,更多的是身份各異的虔誠的東正教信徒們,他們表情肅穆、安安靜靜地排隊依次虔誠地親吻葬在這里的謝爾蓋的棺木,禮拜圣像。
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近千年的血雨腥風的征戰與擴張,不同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斷在沖突中融合。俄羅斯的東正教教堂也與西歐的其他國家的教堂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且不同時期的教堂建筑風格大相徑庭,教堂深深地烙著歷史的印痕。俄羅斯國內的民族有150多個,但主體卻依然是東斯拉夫人,純東斯拉夫人膚色非常白皙,發色呈現淡淡的灰栗色,體格健壯高大,他們篤信東正教,并在擴張中不斷將東正教信仰向外傳播。東征教的傳播也迥異西歐的基督教,他們野心勃勃地擴張,無論是伊凡四世雷帝的擴張,還是彼得大帝重塑俄羅斯民族的開疆拓土,還是彼得大帝的日耳曼人外孫媳婦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的瘋狂南擴、西擴、東擴,都是赤裸裸的擴張,但并不打著宗教的旗號(這和十字軍東征顯然不同)。一如俄羅斯人的性格,耿直、英勇而倔強。
東正教不主動傳教,除了極個別涉及到沙皇家族隱私的教堂,幾乎所有的教堂都是對外開放的。我們可以拍攝,可以觀賞宗教儀軌。他們相信感召的力量,他們用教堂里的神圣肅穆的氣氛,信徒的虔誠守節自律的品格,來吸引新的信徒加入。這種自信開放態度,倒是令來自東方的我們心生敬意和刮目相看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又依次參觀了圣彼得堡的五座教堂,它們分別是:
1.圣伊薩基耶夫大教堂:羅曼諾夫家族獻給先帝彼得一世并為紀念圣徒伊薩基·達爾馬茨基,彼得大帝生于他的紀念日,而命名。此教堂建設耗時近半個世紀,動用了44萬農奴,其中1/4的建設者死于金屬中毒和傷病。
2.滴血大教堂: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遇刺身亡的父親亞歷山大二世沙皇,在刺殺地修建而成。教堂輪廓美麗,由彩色琉璃瓦裝飾而成,色彩豐富,與古老俄羅斯風格與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成鮮明對比。教堂被稱為是俄羅斯最美的教堂。
3.彼得.保羅大教堂:俄羅斯古教堂,坐落在圣彼得堡市涅瓦河畔的彼得.保羅要塞內,奉獻給要塞的主保圣人使徒彼得和保羅。此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質的,1712-1733年在原處改建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羅斯巴羅克式大教堂。堂外表莊嚴肅穆,內部裝飾富麗堂皇,教堂內有從[彼得大帝]到[亞歷山大三世]的俄國歷代沙皇的陵墓。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遺骸也安葬于這里。大教堂的鐘樓高122米,到本世紀中葉,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
4.圣尼古拉斯海軍大教堂。
5.喀山大教堂,名稱來自于教堂內所供奉的喀山圣母像,具有典型的希臘建筑的風格。
回到莫斯科后,我們又參觀了四所大教堂,依次是:
1.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最早是沙皇為紀念1812年反法戰爭的勝利下令修建,后蘇聯時期拆毀。上個世紀90年代,葉利欽為了重新凝聚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民心而修建。
2.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紀念16世紀中葉俄羅斯國家生活中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征討、戰勝和兼并喀山罕國而建。
3.圣母升天大教堂:位于克里姆林宮內,內部保存了歷代沙皇的遺骨。
4.天使報喜大教堂:沙皇家族禮拜教堂,是俄羅斯的“秦始皇”---伊凡四世雷帝最喜歡的教堂。
每個教堂的背后都是一段令俄羅斯人民緬懷的或悲壯或光榮的歷史故事,而在教堂的建設中所展示出的強大的國家意志、民族精神、高超建筑技術和藝術,都令我們嘆為觀止。 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有著極強的使命感的民族,也是充滿了英雄主義情懷的民族。這些遍及俄羅斯的一座座或大或小的教堂,分明就是一座座俄羅斯民族共同的心靈棲息地和靈魂避難所。在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上,處處可見的教堂與廣袤無垠的疆土、令人驚嘆的功業財富,一定存在著某種神奇的聯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