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才女蘇小妹,遇到才子秦少游,征婚招婿的方式就是不一般
文\常清君
?
鄭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體平臺發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專業知識、自身經驗以及人生閱歷等,經過獨立思考后,認真撰寫并反復修改的原創作品。
?
常清君導讀: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獨有的一種文學體裁,又稱門對、春聯、對子、楹聯等,講究字數相等、詞性相同、意思相關、平仄相對。歷史上流傳下來不少有關對聯的故事、典故,即“聯話”。
說起宋代才女蘇小妹,其流傳于民間的名聲,絲毫不亞于其兄長宋代大文豪蘇東坡。
尤其是有關他和宋代才子秦觀(秦少游)的戀愛故事,更是流傳甚廣,令人喜聞樂見。
寺廟燒香初相會
話說“蘇門四學士”(即蘇東坡的四個徒弟)之一的秦觀(另三位是黃庭堅、晁補之、張耒),青春年少,風流倜儻,才華橫溢,蘇家有意將蘇小妹許配與他,而秦觀雖然也對蘇小妹的大名早有耳聞,但一直未曾謀面。為了一方面近距離仔細端詳蘇小妹長相如何,另一方面也面對面考察一下其才學水平到底怎樣,打聽到蘇小妹將于某日坐轎子到寺廟燒香拜佛,便心生一計。
當天一大早,秦觀裝扮成道士,來到寺廟里等候,不久果然看見蘇小妹坐著轎子來到寺廟,等其燒香拜佛之后,打算返家之時,秦觀便走上前去打了個招呼:“小姐有福有壽,愿發慈悲!”
蘇小妹對這位出然出現攔道化緣的道士有些懊惱,便斥責道:“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觀繼續演戲,以奉承的口吻說道:“愿小姐身如藥樹,百病不生。”
蘇小妹不為所動,繼續搶白:“隨道人口吐蓮花,半文無舍。”
秦觀還不罷休,又說道:“小娘子一天歡喜,如何撒手寶山?”
蘇小妹更沒好氣了,諷刺說道:“風道人恁地貪癡,哪得隨身金穴?”之后便坐上轎子揚長而去。
秦觀立在原地,目送著漸漸遠去的蘇小妹,此時的他已經處于心花怒放的地步了,一則終于目睹了蘇小妹的芳容,雖然說不上國色天香,也稱得上是一位端莊秀雅的靚妹;再則也當面試了試其才華,我的天,隨便一張口,就把秦觀說的每一句話,都對成了工整的一副副對聯。
秦觀對這樁婚事終于心里有底、更加踏實了,便立刻去向蘇家表明了同意的態度。
好事多磨有插曲
他這邊倒是欣然認可了,那邊蘇小妹雖然之前也看過秦觀寫的詩文,欽慕其年少有才,答應了這門婚事,但得知秦觀居然喬裝成道士,來寺廟打探了解自己的情況后,心想:你既然要當面考考我,那我也要當面考考你。
到了新婚大喜之日,蘇家大宴賓客,兩人雙雙拜堂之后,與親朋好友們聚餐暢飲。
晚宴結束,已是華燈初上、明月當空的傍晚時分了,秦觀興致勃勃向新房走來。誰知此刻新房的房門緊鎖,他一頭霧水,不知何故,忽然看見大廳中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放著紙筆墨硯,以及三個密封好的信封,另有玉制、銀制、瓦制的杯子各一個。
他越看越納悶,正在這時,一個丫環從旁走來。秦觀連忙上前問道:“我這位新郎都到了,小姐為何不開門呢?”丫環回答道:“奉小姐之命,有三道試題在此。若三試俱中,方準進房。”
秦觀又指著那三個不同質地的杯子問道:“這又是什么意思呢?”丫環解釋說:“那玉杯是用來盛美酒的,銀杯是用來盛茶水的,瓦杯是用來盛白開水的。如果三道試題都通過了,就用玉杯敬相公美酒三杯;如果通過了其中兩道試題,就用銀杯倒一些清茶給相公你解解渴,改天晚上再來應考;如果只通過了其中一道試題,那就用瓦杯給相公倒一些白開水漱漱口,并且罰你在外面那間廂房里,讀書三個月之后再說。”
秦觀不屑一顧地說道:“我畢竟是經歷過朝廷舉辦的科舉考試,而且中榜考取了進士的,不要說區區三道試題,就是三百道試題也難不倒我。”
那位丫環也回敬道:“請相公先別夸海口,說大話,我家小姐出的試題,難度可不是一般的。第一道試題,是絕句一首,要新郎你也做一首,合了出題之意,方為過關;第二道試題是四句詩,其中隱喻四個古人的姓名,必須全部都猜對了才算數;第三道試題,是對對聯。只有全部過關,方能喝美酒,進洞房。”
新婚之夜試新郎
秦觀說:“那就開始答題吧。”
丫環于是拆開第一個紙封,請秦觀自己看題目。秦觀仔細一瞧,只見信箋紙上寫著一首五言絕句詩:“銅鐵投洪冶,螻蟻上粉墻。陰陽無二義,天地我中央。”
秦觀略一思索,看出這首詩的每一句,其實都寓意著一個字,第一句意思是說把銅鐵之類的金屬,放進爐內熔化冶煉,暗指“化”字;第二句意思是說螞蟻爬上用白灰粉刷過的墻,暗指“緣”字(與成語“緣木求魚”中的“緣”意思相近);第三句意思是說陰陽太極謂之道,暗指“道”字;第四句意思是說三才者,天地人,人處于頭上的天和腳下的地中間,暗指“人”字。
他心想:“要是換了別人,這個題目還真看不懂,做不會。蘇小妹這不是在借此笑我曾經假扮成道士,在寺廟里與她相遇對話那件事嗎?”
蘇小妹明確要求秦觀以詩歌形式答復詩歌題目,他于是提筆也寫了一首詩于題目之后:“化工何意把春催?緣到名園花自開。道是東風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臺。”
這首詩對前些日子自己有意裝扮成道士,與蘇小妹在寺廟相遇搭話的事情表示了歉意,也進一步表明了自己對蘇小妹的愛慕之情,以及天合緣分。
丫環見秦觀寫詩完畢,就將附有答案的信箋紙折成三疊,從窗戶縫隙中塞進新房,高聲叫道:“新郎交卷,第一場答題完畢。”
蘇小妹打開一瞧,一眼就看出秦觀所寫之詩的每句開頭一字,合在一起就是“化緣道人”四個字,微微一笑。
第一關算是通過了。
秦觀又接著拆開第二道試題來看,只見信箋紙上題寫有四詩句:
“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縫線路中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
秦觀想了想,便將答案一一寫出:第一句說的是孫權,第二句說的是孔明,第三句說的是子思(即孔伋,字子思,魯國人,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常清君注),第四句說的是太公望(也就是商朝末年、周朝初年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姜子牙,后世稱作姜太公。常清君注)
丫環又從窗戶縫隙遞進去。
東坡先生來解圍
秦觀連過兩關,開始有些自信爆棚,心想:“前面兩個題目都沒有難倒我,最后一題是對對聯,而我早在五六歲時就會對對子了,看來立馬就可以進洞房了。”于是又緊接著拆開了第三個信封,只見蘇小妹出的上聯是:“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初看時還覺得容易對出下聯,等再將其多讀幾遍后,才發現這個上聯出得相當有水平,有意境,還是當晚的即時應景之作。如果自己對出的下聯太一般了,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本事來,反讓蘇小妹看低自己。他左思右想,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旗鼓相當的下聯來。
時間一晃就到深夜了,他越發著急起來。
這個時候其實蘇東波也沒睡著,忍不住出門來打探已經成為他妹夫的秦觀的消息,卻望見秦觀在庭中走來走去,口里不停地念叨著“閉門推出窗前月”的上聯,雙手還做著推窗的姿勢。
蘇東坡心里揣摩:“想必是我那個才女小妹又出什么對子來為難秦觀了,如果我不幫這小子一下,那現場就沒人能幫他解圍了。”但夜深人靜之時,他又不好大聲把答案告訴秦觀,擔心被蘇小妹知道了,讓秦觀難堪。
庭院中有一個貯滿清水的大水缸,這個時候秦觀剛好走到水缸面前。蘇東坡靈機一動,遠遠站著咳嗽一聲,并就地撿起一塊小石子,投向缸中,濺起的水花直接撲到秦觀臉上,他一下子有了靈感,趕緊提筆寫出了下聯:“投石沖開水底天。”
丫環把第三道試題答案遞交進去,片刻之后,只聽呀的一聲,新房房門大開,從中又走出一個丫環,手捧銀壺,將美酒斟于玉杯之內,遞給秦觀,口稱:“才子請滿飲三杯。”秦觀連飲三杯,被兩位丫環簇擁著進入了洞房。
一對才子佳人,共度美好春宵。
關于這副對聯,還有一個版本:“雙手推出門外月;一石擊破水中天。”
在常清君看來,這個版本中用“雙手”對“一石”,引用了數目字“雙”對“一”,相比用兩個動詞“閉”對“投”,更具特色,不過從平仄來講,上聯第二字“手”和下聯第二字“石”都是仄聲字,另外上聯的第四字“出”和下聯的第四字“破”也是仄聲字,按照對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規則來看,就顯得不太工整了。
所以,綜合來看,還是“閉門推出窗前月,投石沖開水底天。”這副對聯更恰當一些。
寫到這里,常清君就在想,要是現代的女孩子們,也借鑒古代蘇小妹這種現場應考答卷方式征婚,比如搞文學創作的現場應考作文對聯,搞軟件開發的現場應考編寫程序,搞美工設計的現場應考寫生繪畫,搞音樂制作的現場應考演唱奏樂……生活是否可能更增添一些情趣呢?
常清君用心用情寫好每一篇原創文章,期待著您的關注、點贊和評論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