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盼望著能寫出有吸引力的拆書稿,可是你知道怎樣才能把拆書稿寫的更生動有趣、吸引聽眾和讀者嗎?
這篇《少有人走的路》拆書稿,給我們做了非常好的示范。
之前課程上老師說過,拆書稿雖然對文筆和創作水平要求不高,但是切忌平鋪直敘。老師支了兩招: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善用故事和案例。
此篇拆書稿就是問題牽引和善用故事的絕佳寫照,讓我們一起來賞析。
文章開篇就用問題引出,“你是否有過這種困惑,別人的生活順風順水,你的生活充滿挫折?”然后用想吃吃不到,想買買不著,找工作趕上嬰兒潮,上學永遠是最差的一屆來舉例說明。
引出問題“難道真有運氣之說?”進而引出,此書可以提供答案。開頭用緊湊的問題,常見的案例場景來吸引興趣,引書出場,真像做足了鋪墊之后,明星閃亮登場的架勢。
到這里,才開始介紹作者背景,書的背景,節奏感張弛有度。
接下來繼續用問題引導,用故事生動化。
“為什么我們總撞不上好運?”
因為人生就是苦難多。
“同樣遇到苦難為什么人和人狀態不同?”
因為有些人不夠成熟,有的逃避有的積極面對。
“那如何變成熟?”靠自律。進而引出自律四原則。
“自律這么難,有沒有簡單方法?”
有,自律的源動力——愛。
“戀情,擁吻就是愛?”
不,形式主義和過分依賴是愛的誤區。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愛?”
是付出與奉獻,是投入與努力。
“具體有什么表現呢?”
關注傾聽和擔當,同時要提防阻止愛和自律的原罪——懶惰。
問題牽引組成了此文的邏輯脈絡,同時每個環節都有切中主題、短小精悍的故事讓讀者有代入感。
原來,即使在拆書稿中,也不是只講道理。
通過此篇拆書稿范文,我深刻理解了老師說的通過問題鏈接聽眾,聽眾關注對自己有用的書;通過故事吸引聽眾,沒人喜歡枯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