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本書,感慨良多,可感覺想說的都被他說完了。索性弄個書摘與諸君分享一下。
偶爾有機會,讓世界變得更好。而更多的時候,得像守夜人一樣,努力讓世界不變得更壞。后者,常被人忽略。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就好像中國人非得過足了開車的癮,才會重新回歸騎車和步行;非得把亂七八糟的情感都體驗一遍,才重新體會到家庭的可愛。
創造力需要三個條件:有一定的閑錢,有一定的閑人,還有一定的閑時間。
再沮喪,再難過,也要走上這條道路了,而且一定要走好。
并不是所有的偉大,都能在當世被認可,往往需要時間的追認。
在一個大時代里,如果你受到很多委屈或者不平的待遇,別著急,把它交給時間。
你一定要以最后一次的失敗,來宣告你的成功!
如果青春順順當當,沒有任何奮斗和掙扎,沒有那么多痛苦和眼淚,沒有經歷過理想的幻滅,還叫青春嗎?
如果回憶中沒有充滿各種跌宕起伏的色彩,回憶有什么意義?
人生如果沒有一些落差做比較,也就沒那么多趣味了。
好的工作,和好的戀愛、好的婚姻類似,可遇不可求,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但你起碼得試著改變一下世界吧。
什么事業一旦需要“堅持”,也就離進博物館不遠了。
其實,人的生命就像一條奔騰不自息的江水,總有很多分支不斷地給你注入新的能量,一本又一本的書就是如此。
閱讀的樂趣,在一個陌生的房間里東看西看,說不定會找到什么讓你格外好奇的東西。
當你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是不愿意太快跟它告別的。
好像古往今來的情書,無論用鵝毛筆寫,還是用圓珠筆寫,不是用鍵盤敲、手機輸入,形式上千差萬別,但臉紅心跳的感受從未改變過。
當文字停止的時候,音樂開始了。
人在年輕的時候,對自我的激勵和集體的吶喊都格外敏感,因此很容易被那些歌詞觸動。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你不再會被標語口號牽引著走,不再容易被文字激起波瀾。
即使是寫私人日記,你也不會將最真實的想法完全表達出來。
沒有信仰的時候,音樂也是信仰。
人一輩子要進很多的行當,唯有一個行當改不了,那就是做人。這一撇一捺最難寫,怎么把它寫大了,是終生的學問。
要從你這拿走什么,一定先給你什么。
真正失意的時候,是我睡得最踏實的時候,因為我知道不可能再失去什么了;但是趕上特別得意的階段,反而會很恐慌,因為可能要下山了。
生活中為人處世,要甘愿低人一頭。
"道"這個字怎么寫?先要寫一個“首”,接下來寫一個“走之”。“首”是什么?腦袋,代表的是思考、方向。“走之”呢?行動。知行合一,缺一不可,順序也不能錯。
人類就是一種喜歡透過感性的方式來獲取理性的動物。
·無論你是用微信寫情書,還是用鵝毛筆寫情書,你的心跳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微信時代的你,可能被回絕得更快。
電視則如同人生,單行線,直奔終點而去,不可逆。
任何事情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過濾,才得出結論,說是或者不是。
教育不是讓人性變“好”,而是約束人性中的“不好”。
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么會去愛別人。
感謝幫助你的人,更要感謝接受你幫助的人——正是他,讓你知道,這個世界需要你的存在。
大的活動志愿者云集,一呼百應,小的活動志愿者卻寥寥無幾;遠方的志愿服務我們立即出發,身邊的志愿服務卻往往被忽略不計。
信仰是什么?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么是最差的,是底線,不能突破它。
各行各業最優秀的人,都是在理想的支撐下,超越了他所做的事情本身。
你希望擁有越來越多的權利,但是別人希望你承擔越來越多的義務。
革命黨就是率領一撥人修理另一撥人。執政黨則要為所有的人,包括不喜歡你的人,提供服務。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陷阱;哪里有熱潮,哪里就有危險。
有幾個人愿意放棄自己的愛好和夢想,去為所謂的家國在夢扭轉人生道路?
你可以不同意別人說話的內容,但要維護別人說話的權利 。
扛著所謂的理想大旗走在錯誤的方向上,比不走還糟糕。
我們改變了世界,世界也改變了你和我。
留住鄉愁,而不是想起故鄉就發愁。
如果沒了記憶,未來還有什么意義?
遇到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說自話,不調整不前進。
雖然今天依然有很多的人在抨擊中國的高考制度,認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須承認正是高考的存在,讓我們這樣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面對面的交往越多,彼此的誤讀就越少。
現實也許還有很多無奈與失望,能支撐我們前行的依然是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