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氏的由來和演變
? ? ? ? 在人口極少,活動范圍很小的蒙味時代,隨著生產工具的改善,這一群人經常要與別的人群發生接觸,區別族群又成為必要的事了。單個人的名,完成不了這一任務,于是產生了整個氏族的族名。
? ? ? 氏族的名稱,多來自于圖騰。人們把神化的自然物,刻成藝術品,制成頭飾,編入舞蹈。圖騰是一個氏族最易于區別其他氏族的特征。以熊為圖騰的氏族,被稱為熊;以狼為圖騰的氏族,被稱為狼。這熊、狼是氏族名,也是每個氏族成員共同擁有的名。傳說黃帝與蚩尤大戰于涿鹿之野,黃帝驅使熊、羆、貔貅、虎等參加作戰。這些野獸并不可能是真實的野獸,而是以動物為圖騰的一些氏族。
? ? 當氏族經過發展,逐漸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構成的胞族集團,每一個新氏族都為自己想了新的名稱,原先的氏族名稱就成為胞族的名稱了,胞族繼續發展,分成若干胞族,構成部落,最早的氏族名稱就成為部落的名稱。部落的每一個氏族即有自已的氏族,又有據以聯系血緣遠近的胞族稱和部落稱。這種不同層次的氏稱,大體相當于先秦時代姓與氏的關系。
? ? ? ? 由圖騰演變而來的氏族名就是姓氏的雛形。據考證,現有的鳳、柏、龍等姓都是源自圖騰。但是,由圖騰轉化來的氏族名,還不能算真過的姓,雖然它具有了區別人群的作用。在人類婚姻關系達到一定的層次,人們對婚姻的認識達到一定高度,真正的姓才產生了。
? ? 最早的人類處于蒙昧之中,生產力極低,與之相適應,最早的婚姻形式是血婚制,度過漫長的蒙昧時代,人類開始朦朧地意識到,血緣相近的婚配產生的后代體力、智力都很弱。
? ? ? 人類認識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有意識避免近親交配,區別血緣關系成為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姓才真正產生了。有了姓,能否通婚就很清楚了。
? ? ? “姓“的本義可以理解為: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屬的共同標志。當人類進入以男性為中心的父系社會時,孩子的姓也由母系轉變為父系。這時候,生產力有了很快的發展,生產資料開始有了一些剩余,私有觀念也隨之產生。為了把剩余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后代,以男子為中心的一夫一妻婚姻產生,姓也有了新的意義……,確定財產繼承權。“私“這個字的訓詁解讀:左偏旁為莊稼、谷物和刀;右偏旁為女外陰形,其寓意很有意思。
? ? ? 據說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兩姓。又祝融之后,為己、董、彭、禿、妘、曹、斟、芊等八姓,這些是遠古有代表的一些姓。
? ? ? ? 夏、商時期,貴族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于家或族。夏王室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為己姓,己姓中有蘇、顧、溫、董豢龍等氏。商王室為了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韋為彭姓。商代還有條氏,徐氏,肅氏等十三個氏,周初分賞給魯衛等國君主。
? ? ? ? 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
? ? ? ? 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候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貴族獲得氏方式有以下幾種:1,以國名為氏,2,以邑名為氏,3,以官名為氏,4,以職業名為氏,5 以住地之名為氏,6,以同周王或候君主血緣關系遠近之稱為氏,7,以貴族的字為氏。
? ? ? 春秋以前,貴族之姓承襲自遠祖,因此百代不變;氏為貴族得自與自己血緣關系親近的先人,則數代即發生變化。
? ? ? 春秋戰國時,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這時氏開始轉變為姓,如本屬于姒姓的齊國田氏,至戰國時已以田為姓。以往貴族才有姓,平民僅有名,戰國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姓氏制度的深化,反映了貴族的沒落,平民地位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