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其實處處都存在“套路”
“套路”一詞本用來形容慣用的伎倆和方式,本是貶義詞,有不真誠欺瞞的意義,但是細究“套路”上升至哲學階層,“套路”其實就是規則。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社會中方方面面都存在著規則。比如小到買東西跟別人砍價的規則,煎魚時掌握火候的規則,人際交往的規則,大到買賣中誠信交易的規則,競選政府官員的規則,成為管理企業的規則等。一切只要有規則,才能有跡而尋。都說每行有每行的規則,只有掌握了此行的規則,才算是有了經驗,做到基本上的游刃有余。比如公關行業中,有許多的規則。給客戶提案有提案的規則,開頭先要了解客戶的提案需求,接著是客戶的市場調研,同類客戶的分析對比,競品的分析對比,給客戶提出核心戰略(傳播主題,傳播目的及效果),接著圍繞戰略制定策略(比如slogan,營銷事件,創意傳播點等),這個策略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結合全年的年度事件來做。再比如管理客戶的規則,讓客戶信任自己,首先需要保證自己的基本專業度,這個專業度是指對客戶需求的靈活性滿足,而非不假思索的否定客戶的想法。除了與客戶溝通的方式,還包括團隊與客戶溝通的流程等規則。另外,公關本是個扮演多方協調溝通的角色,調動及協調各部分間的人力與資源也是有規則可循。當我們了解并掌握了這些規則,做起事來才能快速。
但只有規則是不夠的,因為如果永遠只是學習規則,在規則上辦事,就沒有創新與突破了。規則是能夠幫助我們得心應手的去處理某件事,而突破規則是能幫助我們把事情辦得更好。所以在這里想說的還是“規則”是基礎,所有的創新都是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的。模仿實踐已有的規則,繼而摸索出新的規則,因此我們總是很愛聽別人講他們的經驗,因為聽別人的經驗建議后去做一件事比自由毫無目的經驗去做時更加的順利或少了很多折騰,但是事物的發展不可能都是原封不動,一模一樣的,規則是共性的東西,而個性的東西就需要我們在別人的規則上去摸索創造,直至在創造出新的規則。
所以說只有學好“套路”是才是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