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回顧
本章較短,主要論述了杠鈴式學習的策略。
杠鈴式學習,是指將少部分時間用來學習傳統教育內容,也就是學校規定的內容,將大部分時間用來博覽群書。
傳統教育具有領域依賴性,也就是無法將學習的內容推廣到其它領域。作者認為在健身房練習舉重或者啞鈴的人,無法在野外搬起一塊石頭,對此我表示懷疑。
博覽群書,可以快速建立各種連接,更多的機會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以自主地學習。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可以很快忘光了,但是自己看的東西卻記得很牢固。
另外,作者認為,每天把自己的行程排滿并嚴格執行的人,反而增加了生活的不確定性。
額外的,作者自己記錄時間,每周閱讀時間要達到30小時以上,認為多動癥是很好的事情。當然,在作者批評書呆子呆板地應用數學時,我們正好可以用他看不懂的數學運算來羞辱他。
二.邏輯比較
1.生物學家和知識分子威爾遜曾經被問道,什么是兒童發展的最大障礙;他的回答是足球媽媽。
相關資訊顯示,美國部分家庭將足球媽媽活動當成一項重大投入。而目前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孩子要報興趣班,更多的時候,并不真的感興趣,而是為了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
2.我相信的是,一個人只要有一個私人圖書館,并花費時間漫無目的地(但理智地)遨游在我們隨機學到的知識中,那他不上學也可以成為一個智者,而不會成為書呆子。
得到專欄里,唯一感覺博大的專欄就是熊逸,建議對國學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剝離國學的神圣外衣,將其放入人類文化長河的適當位置,才能客觀地認識到其背后的意義和局限。
3.這些人連休息的時間也要仔細算好,分秒必爭,就好像他們的生活永遠夾雜在各種約會中。現代化的使命,看起來是壓榨出生活中的每一滴可變性和隨機性(正如我們在第5章中所看到的),但結果卻具有諷刺意味,因為這只不過徒增了世界的不可預測性,就好像機會女神不管如何都會掌握最后的話語權一樣。
所以對高度自律精準生活的人群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但是過猶不及,我不認同這個觀點。生活只會獎勵嚴格自律的人。
當然,沒有人會像作者說的那樣,將一身日程都安排出來,啥時候踢球,啥時候去認識新朋友參加聚會,將每一個特定的時間都安排出特定的事務。
4.在生活中最嚴重的錯誤莫過于將不可敘述的事物誤認為是愚蠢的東西。
不可證實的東西邊認為不存在或者錯誤,我覺得和菜頭近期對地震云的文章,就是這種錯誤的典型。
三.總結
1.采取杠鈴式學習?
如果主修專業選錯了,那么使用杠鈴式學習也未嘗不可。
如果沒有,就應該反杠鈴式學習:將大量時間用在你的專業上,留少部分時間用來博覽群書。
2.自律使人生活僵滯?
生活只獎勵自律的人,需要自律,才能自立。當然,在自律中是有自由度的,過猶不及。作者在書中提到的那類人,現實中萬里無一,而大部分人基本的自律都沒有做到,不要被作者帶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