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堂名稱由來

豫章堂名稱由來

據有關資料:羅姓在現今中國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22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86%,預計人口數約有1000余萬。羅姓還遍布港澳臺地區以及韓國、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 羅氏后裔世代繁衍枝繁葉茂,盡管他們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盡管他們遷徙到域外番邦世界各地;無論斗轉星移滄海桑田,無論時光流逝歲月蹉跎,散居各地的羅氏后裔,都堅定地認準豫章(今江西南昌)是天下羅氏的發源之地,羅珠公是天下羅氏之祖。

? 羅珠公,字懷漢。仕漢惠帝,先為“治粟內史”,后改為“大農令”,故世稱為“大農公”,羅珠與灌嬰平定九江郡。漢景帝時,在南昌一帶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環城廣種豫章樹(樟樹)。其后世子孫,遂被稱為“豫章羅氏”。

? 《江西通志》載:羅珠“漢高祖時跟隨灌嬰,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

? 據羅氏22世孫羅新會羅龍勝為《羅氏家譜》作序解說:“豫章羅氏者,始自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再傳顓頊高職氏,姬姓,皆有圣德帝天下。顓頊之裔黎回代司祝融。回后季連,羋姓。連后鬻熊,佐周有功,以熊為氏,孫熊繹封于荊楚,┅┅遂國于羅,以國為氏。子孫奔散于江漢之間。漢羅懷,為梁王相,食采于豫章。父君用為武陵令。用子珠為大司農,自長沙奉命守九江,遂籍豫章。豫章之裔出大司農者,子孫特盛焉!”

? 北宋丞相司馬光為追念羅珠的崇高品德,卓越功勛,作詩贊曰:“起家內史,職在司農,留侯推轂,灌侯共功,相度豫章,仡仡崇墉,勛成辟谷,邈矣高風。勛在漢室,澤及生民,媲美后稷,于今為烈,定太平功,建中興業,壽而且康,厥后克昌?!?/p>

? 千百年來,民間世代流傳“天下羅家無二派”的名言。自羅珠之始,家族繁衍,分支發展脈絡清晰,家譜記載嚴謹有序,至今已有70余代。

? 羅氏發源之初,各分支自行起名,并無統一的排行字輩。至宋代,第40代后裔羅盛得任吏部侍郎,著手統一天下羅氏排行字輩。他把對羅氏子孫的殷切期望,寫成一首四十個字的五言古詩。“盛應實用君,成彥伯公叔。以德懋憲光,秉興克允福。亨運會時來,賢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得業是常祿。”(大意:羅氏興盛依賴你們,仿效前輩成為俊彥。憑借德行光耀家族,依靠奮斗追求幸福。亨通機運時常來到,賢能后裔繼祖傳宗。根基厚實每天進步,受業創業發達永恒。)

? 由于羅盛得的顯赫地位和社會影響,所以這首五言古詩成為羅氏統一字輩。自此開始,散居各地的羅氏家族后裔基本按照統一字輩起名,記入《羅氏家譜》。至今全國各地的羅氏后裔,主要是:運、會、時、來、賢、嗣、序等輩。

? 到了明代,儒學訓導羅文溥仿照羅盛得,也作一首四十個字的五言古詩,為羅氏家族延續制定字輩,兩者合并共計80代。“忠孝全鴻烈,芳名振豫章,立朝榮甲第,奕世萃冠裳,理學家聲遠,英才國瑞長,靈礽同紹述,慶衍發麟祥?!保ù笠猓褐倚扇珴M門忠烈,芳名遠播豫章之羅。高官滿朝榮耀門第,顯貴輩出世代相承。理學世家聲名遠振,英才俊杰國運久長。靈敏聰慧后裔光大,繁衍興旺家族吉祥。)

? 羅文溥制定的字輩,其中特別指明羅氏家族發源于豫章,“芳名振豫章”。

? 自豫章羅氏一世祖羅珠公始,由于做官、經商、謀生、避禍等等原因,羅氏后裔逐漸遷徙五湖四海,散居九州各地。逐漸形成5個郡望,即豫章、襄陽、河東(太原)、齊郡(濟南)、長沙。今國內的四川、廣東、湖南、江西、湖北、貴州等6省所聚居的羅氏,約占全國羅氏總人口的75%。

? 據古代史書和各地羅氏家譜的記載,大致可以看出豫章羅氏遷徙的概況。以豫章(江西南昌)為發源地,至東漢末年,羅氏后裔主要聚集在襄陽、長沙、豫章三個地方,開始進入四川,隨后又進入貴州。

? 至唐代中頁,羅氏后裔遍布江西及湖南、湖北,開始進入福建。宋末元初又由閩入粵。

羅姓遷居臺灣,目前所見文獻記載最早始于清朝雍正初年。福建漳州羅氏與郭、何二人一道到臺灣基隆開墾。雍正八年廣東人羅朝章在臺灣新竹紅毛鄉開墾。雍正十一年有福建泉州人羅合泉在臺灣彰化縣東螺西堡新莊仔莊開墾。此后大批羅姓子孫遷入臺灣,與當地民眾一起建設臺灣,生息繁衍。今天羅姓人口在臺灣排名第十八位。

? 自清朝開始,居住在廣東梅縣、大埔、及福建寧化等地的羅氏,曾多次向海外遷徙。主要遷往南洋的文島(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祖籍廣東嘉應州梅縣石扇堡的羅芳伯在西婆羅洲(今加里曼島)建立了一個共和制的蘭芳國,實行“蘭芳大總長制”,立國時間達一百零八年(公元1777~1885年)。目前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還居住著數十萬羅氏后人。

? 韓國是豫章羅氏海外后裔的主要居住國家。據統計,全羅南道、全羅北道共居住羅氏后裔60萬人。韓國的羅氏分為“錦城羅氏”和“羅州羅氏”兩大分支,均自認是豫章羅珠公后裔,均自認江西南昌是尋根問祖之地。

? 摘錄于《錦城羅氏大同譜》卷一《姓原考》:“珠公在漢初事高祖有功,封于豫章郡,是為豫章羅氏?!恻S巢亂,徙往各處,中國之羅皆一本?!?/p>

? 據《錦城羅氏大同譜》卷一《先系考》記載,羅至強是“錦城羅氏”一世。羅至強,唐代人。曾任尚書左仆射、兼侍中侍郎、御史中丞大夫、黃州團練副使、按全州致討司馬事。羅至強避難逃至韓國,有兩種說法。一是反對唐太宗征伐高句麗的廷議,二是由于戰亂。由于史料缺乏,難以定論。

? 羅至強駕船到達韓國,在發羅縣(今羅州)定居,后來在新羅朝廷任左丞相。羅至強官居高位,顯赫一世。于是家族繁榮,根深葉茂,人丁興旺,形成浩浩蕩蕩的“錦城羅氏”。

? 《羅州羅氏大同譜》記載羅富為“羅州羅氏”始祖。“舊文記載,始祖諱富,奉命出使東渡,未及返命,宋亡,仍居艅艎,后貫羅州。”(譯:歷史文件記載,始祖羅富,奉朝廷之命出使,東渡韓國。還來不及返回復命,北宋滅亡,于是仍然居住在艅艎,最后定居于羅州。)

? 《羅州羅氏大同譜》對始祖羅富特別注明:“本是中國人仕宦,來渡東方,定居羅州,麗朝出仕,官至正議大夫監門衛上將軍和金紫光祿大夫門下平章事。墓所在羅州艅艎面涌珍洞子坐之原?!?/p>

? 韓國《李朝姓原雜記》更加明確指出:羅富是江西南昌人?!傲_氏由中國豫章東渡而來,有諱富者,是高麗正議大夫監門衛上將軍,為始祖,貫羅州?!?/p>

? 羅富本是武官,又是宋朝使者,留居韓國之后,因此受到高麗朝廷重用,榮華富貴。雖遠離祖國,卻光宗耀祖,使豫章羅氏發揚光大于異國他鄉。

? 國內《羅氏族譜》記載鑿鑿:羅富是江西南昌東崗羅村人(今羅家集羅家村)。其父:“羅廷重,北宋慶歷元年應茂才異等試簿將作終嚴州通判。”其母:“樊氏,進賢縣人。”

? 羅富是羅廷重次子,“仕萍鄉令。大觀二年明堂恩進武騎尉,加云騎尉升奉議郎?!?/p>

? 國內《羅氏族譜》和《羅州羅氏大同譜》相互吻合,歷史紀年和相關史料以及傳說相互應證,韓國“羅州羅氏”是江西南昌羅家集羅家村羅氏后裔和分支。

? ? 2006年至2007年間,南昌縣蓮塘鎮小藍村(柏林羅氏)曾經迎接數批韓國羅氏尋根問祖代表團。據《羅氏通譜》記載,“一世祖珠公世系,傳至十六世祖綏公字均章生二子:企生、遵生、忠孝一門,分成南昌柏林羅氏兩大支派”。由此可見,蓮塘鎮小藍村并不是豫章羅氏最早的發源地。

? 地方志準確記載,我們今天說說的的南昌城是在“公元637年(貞觀11年)從灌城西遷至東湖太乙觀西”。既然南昌城是“西遷”,那么羅珠公與灌嬰一道所筑“灌城”就應該在今日湖坊鄉一帶。所以,豫章羅氏最早的發源地應該是羅家集一帶,即東崗羅氏。至今,韓國羅氏還流傳說他們的祖先在“豫章東20里”。

? ? ? ? ? ? ? ? ? ? (二)

? ? “天下羅家無二派”,羅氏后裔無論如何背井離鄉漂泊異國他鄉,他們永遠銘記列祖列宗延續羅氏家譜。他們的心中永遠保持著對“根”的思念,永遠保持著對“發祥地”“發源地”的崇敬。由此,“豫章羅氏宗祠”成為天下羅氏頂禮膜拜的圣地。祠堂是宗族的象征,古人說“追源溯本,莫重于祠”,“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古時候,人們認為祠堂是祖宗靈魂的棲息所在。

? ? “豫章羅氏宗祠”始建于西漢景帝年間,大約公元前150年。據《豫章羅氏宗祠重修祠志序》記載:“吾羅姓豫章始祖,諱珠、字懷漢公,本諸學問文章,發為功名事業。佐漢高開國,內而治粟,外而太守。繼灌侯之后,竟筑城之功。望重奇勛,賢稱大隱,藉以家于豫章。厥后,子孫濟美,忠孝一門,遂有‘豫章世家’之譽。

? 太尉周亞夫奏以公筑豫章城功績,奉敕建祠祀之以崇明德。”

?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尉周亞夫(周勃之子)上奏提議,皇帝準奏降旨,可見由此“豫章羅氏宗祠”地位之高。北宋徽宗趙佶特為“豫章羅氏宗祠”御制詩曰:“羅氏大宗祠,晉唐柏垂絲,始代不遷祖,萬古常如斯”。

?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74年),“豫章羅氏宗祠”因年久頹廢而重建。

? 明代末年,“豫章羅氏宗祠”毀于兵燹戰火。

? 自清朝嘉慶十九年至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豫章羅氏宗祠”遷址重建,規模宏偉,蔚成大觀。

? 同治六年(公元1868年),“豫章羅氏宗祠”重修。

? ? 1931年,羅氏后人集股募捐,“豫章羅氏宗祠”再次重修。

? 民國期間政府所頒“產權證”復印件至今依然存于《羅氏家譜》。由于歷史的原因,“豫章羅氏宗祠”早已煙消云散。據《豫章羅氏宗祠產權證》記錄,其原址具體方位:東臨子固路(民德路口至“福輝大廈”);南臨民德路(“南昌市第二按摩醫院”及“家常飯酒家”大部;西接“鳳凰坡小學”;北即“福輝大廈”圍墻),占地面積約10畝。

? “豫章羅氏宗祠”是天下羅氏之根,另外還有兩處重要的“羅氏宗祠”是羅氏分流的重要見證:“呈坎羅氏宗祠”和“石壁羅氏宗祠”。

? 一、呈坎羅氏宗祠

? 安徽黃山市的呈坎羅氏宗祠,規模宏大,裝飾精美,整體上仿照曲阜孔廟等規制,四進四院,軸線對稱,是中國祠堂建筑的最杰出的代表,在20世紀60年代就被列為“國家文物保單位”。

? 唐朝末年,呈坎羅氏始祖文昌公、秋隱公為避黃巢之亂,從江西南昌舉家逃難。見此地萬物中和,風水奇佳,于是定居下來。羅氏兄弟通曉風水理論,把原名“龍溪”改為“呈坎”。整個村落按《易經》:“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呈坎羅氏家族鼎盛于宋、元、明三個朝代,高官、隱士、富商、詩人、畫家、高僧等等,英才輩出,各領風騷?!读_氏族譜》記載,僅在明代在朝為官者就達110多人。朱熹在《羅氏族譜》序中贊曰“以進士發科嗣世家業赫,為歙文獻稱首”。

? 二、石壁羅氏宗祠

? 客家羅氏始祖羅令紀(688—777年),系豫章羅珠公第二十五世裔孫。其曾祖父羅萬發,于隋開皇年間(580—600年),由沙縣徙居黃連峒。羅令紀協同巫羅俊率眾辟地墾荒、開山伐木,致力開發黃連,使黃連于唐乾封二年(667年)建鎮,開元十三年(725年)升鎮為縣,天寶元年(742年)更黃連縣為寧化縣。

? 寧化尚屬初創時期,地廣人稀山清水秀,各地羅氏陸續向寧化匯集。例如:唐乾符五年(878年),豫章珠公第三十二世羅儀真因避黃巢之亂,攜子羅景新由南昌西山遷虔州虔化縣(今贛州寧都縣),歷數十年,又遷福建汀州寧化石壁村定居。元代戰亂,豫章珠公第四十五世羅尚立由虔州遷居福建汀州寧化石壁村謀生。

? 羅令紀是福建寧化的開縣功臣,福建寧化是羅氏在南方的播遷中心。后來廣東和臺灣等地的羅氏全都是來自該地,例如順德、南海、番禺、河源、程鄉(梅縣)、興寧、長樂(五華)、歸善(博羅)、龍川等等。《嘉應州志》云:“梅州人民抗元的壯烈,地為之墟。閩之鄰粵者,相率遷移來梅,大約以寧化為最多。所有戚友詢其先世,皆來自寧化石壁人。”英國傳教士肯貝爾早在1912年發表的《客家源流與遷移》一文中也說:“嶺東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稱其祖先系來自福建汀洲府寧化縣石壁村者”。

? 寧化石壁是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寧化素有“客家祖地”和“客家搖籃”之稱,由此衍播、散居在世界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家后裔有1.2億人,其中客屬臺胞460多萬人。豫章羅氏后裔是寧化石壁最早的開拓發展者最重要的群體,由此石壁也是世界客家羅氏總祖地。

? “石壁羅氏祖祠”原建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傳至明代永樂年間遷建于今址,至今已有600余年?!笆诹_氏祖祠”是石碧客家羅氏唯一總祠,也是世界客家羅氏總祠,總祠內設始祖羅令紀紀念堂。

? ? ? ? ? ? ? ? ? ? ? (三)

? 祠堂常常會有一個“堂號”,實際上就是家族分流的一個名號。例如:唐朝末年,兵部尚書羅令則,從浙西北桐廬遷往浙東北慈溪。慈溪羅氏敬羅令則為“慈溪羅氏基祖”,其祠堂號稱“嘉德堂”。 “嘉德堂”就是慈溪羅氏的名號。列舉部分豫章羅氏支脈的“堂號”,以“窺一斑而知全豹”。

? 豫章堂、尊堯堂:豫章羅氏的嫡系的堂號。豫章本是羅氏的郡望,由此以郡望為堂號。宋朝時候,豫章人羅從彥是大儒陳頤、程顥的再傳弟子。羅從彥謹遵師訓,隱居不仕,廣傳朱熹的理學,著有《尊堯錄》。由于羅從彥德高望重影響深遠,所以嫡系羅氏亦稱為尊堯堂。

? 柏林堂:南昌柏林羅氏的堂號。柏林公,名瑭,字公秀,珠公第十三世后裔,南昌柏林羅氏之基祖。幼居武陽之泗洲,因夢柏而移北林遷居,廣種柏樹於所居之左右。不數年,柏漸成林,于是改北為柏。羅瑭曾和許遜一道治水,享譽四方。于是其后裔堂號“柏林”。

? 明德堂:大埔豫章羅氏的堂號,是客家羅姓的一支。據清嘉慶六年(1801年)羅氏總祠“明德堂”會簿載:“吾族自豫章衍派迨宋季由閩人粵、散往四方,各世其家,各宗其祖,雖同出一源,無以聯之……”。其后遂有興建大埔羅氏總祠“明德堂”之舉。據載,在該祠陳役主位的計有一十八個宗支。

? 貽谷堂:浙江上虞羅氏的堂號?!渡嫌萘_氏譜》稱“始遷祖”是南宋的羅元。羅元,行元一,字元善。由慈邑羅江遷居上虞三都永豐鄉,是為遷虞始祖,開“貽谷”之名。

  忠直堂:江西吉水竹溪羅氏的堂號。羅復仁(1306-1381),明代著名廉吏,曾任弘文館學士,與劉基同列。明太祖朱元璋為羅復仁題詩:“性雖粗率,忠直可喜。賜此布衣,放歸田里。”取詩中“忠直”為堂號,以示榮耀。

世德堂:廣東南海豫章羅氏堂號。元代羅寵為《南海紫洞豫章家譜》作序:“始至宋紹興間,先世,諱點,居于江西,生子諱明,生孫,諱周易,咸失紀錄,及曾孫諱裔,然后遷居于保昌珠璣里,生子,諱福。至孫,諱佑,又遷居于南海梓桐鄉,實為保昌祖裔之孫也,是故有可考者,因以為始焉。生子諱芳譽,至元,祖兵,詩書第宅,幾為之危。幸而成立,斷簡殘篇,掇拾于灰燼,得存其一二,亦我豫章氏一脈之未絕也。”

羅寵,字承恩,號念公,南海紫洞羅氏第九代子孫。元朝英宗皇帝召他到京城,授以司務部高官。然而羅寵執意辭讓,英宗皇帝只得準其還家,并賜手書“世德堂”作為羅氏宗祠牌匾。由此,“世德堂”成為堂號。

義恩堂:福建沙縣羅氏堂號。據《沙縣羅氏宗族譜牒》記載,其肇遷始祖為江西南昌柏林里人,可惜名諱已失,只知唐元和十五年(820)作官于沙縣。居“羅巷”,肇啟閩沙羅氏一脈。

肇光堂:福建省永安市大陶鎮美坂(原名“尾坂”)村的羅氏宗祠名稱。宗祠原為祭祀洪砂羅姓開基始祖“真輝公”所建。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所謂“肇光”,即“開始、光大”之意。

(四)

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以血緣文化這一特殊形式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形成、代表著中國民族傳統的宗族觀念?!把獫庥谒?,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上,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是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今天,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和推動作用。

目前,全國各地都非常重視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例如無錫市已經宣布將修復和恢復一批祠堂建筑,鄒公祠、李忠定公祠、華孝子祠、張中丞廟、至徳祠(泰伯殿)、過馬郡祠等。

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及漢族后裔)自古以來都有根深蒂固的觀念:尋根祭祖,造化桑梓,報效祖國。南昌是天下羅氏的發源地,羅珠公是天下羅氏的始祖。重建“豫章羅氏宗祠”,使之成為天下羅氏尋根祭祖的圣地,對于廣泛聯系天下羅氏,對于南昌的建設發展,必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這正是筆者撰寫短文的根本目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983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72評論 3 422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947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0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60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50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0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4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0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14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89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4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4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5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07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34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0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