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前的那些事,創業前的思考
第一次在簡書寫東西,先自我介紹一下:我住在國外,高中畢業就來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后在一家重工業行業的企業工作了6年,今年5月辭職創業。
接觸簡書是因為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簡書頭牌@彭小六的一篇文章,買了他的書后才知道簡書。今天決定自己提筆寫一篇文章,因為頭牌灌輸的概念:輸出才是最終目的。:)
我很喜歡的歐洲社會的一點,是在做很多人生節點上的重大決定前都有一個思考的時間段。不管是婚姻還是成立公司,在真正領證前需要有一段比較長準備時間,而這個時間可以用來思考。比如結婚,我在的國家(以下用F國代替)需要至少提前6個月向市政府提交材料,一般的做法是提前一年。如果是在教堂結婚,在婚禮前神父會要約談好幾次,反復的讓你思考許多問題。這個人真的是可以共度一生的嗎?如果將來遇見更好的人怎么辦?如果將來生活陷入困境做好準備了嗎?在走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前,很多將來也許會遇見的問題已經有了準備好的答案,把幸福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當然長期思考是有利有弊的。考慮時間太久會錯過商機,甚至有時候想的太久最后就會無法做出決定直接放棄。(我當年結婚時同期準備結婚的朋友最后因為各種原因就放棄結婚了。。)。
但是像成立公司創業這種事情,要投入的除了時間,精力,還有自己的老婆本,自己所有的積蓄,可能還搭上自己甚至家人的房子車子,而穩賺不賠的生意幾乎是不存在的。尤其在國內全民創業的大環境下,拼的除了吃苦肯干還有資源,創意甚至天賦,收益越大風險就越大,在做這個決定之前,你真的想好了嗎?
F國有創業計劃的人可以去工商局尋求咨詢幫助,會有一個專門的顧問幫助完成并實現創業計劃,而且這個服務是免費的。
工商局會定期舉行5天的創業培訓,根據不同的創業項目組成一個互補的小培訓班(10人以下),再由工商局的培訓師,合作的律師,會計師,保險經理,專業財務人員,銀行經理對每一個創業過程中需要涉及到的領域進行一個大概的介紹和解疑。
這個5天的培訓收費非常低廉,確保每一個創業者都有能力參加,與大學里的講課不一樣,培訓基本都由從業人員完成,絕對的全程干貨。(我真的不是打廣告的。。)。
我在兩周前參加這個5天的培訓,感覺收獲非常大,于是希望把培訓的過程和大家分享以下。
整個5天的課程包括:
商業計劃書,戰略分析這些網上可以找到的資源很多,我這里就不班門弄斧了,國外的法律,財務,保險體系和國內都不一樣,我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是環繞人和項目這個主題,即對創業者的自身狀況和創業項目是否一致的思考。這里針對的主要是1-2人的小公司創業者。
這個部分的培訓過程大概半天時間不到,培訓老師講解的時間很短,主要是拋出問題然后大家小組討論,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 老板的自身能力要求
? 個人情況check,內部情況(包括家庭情況)和外部情況
? 創業的后果
? 創業的動機
? 自身優劣勢分析
? 總結
總體來說,就是在不考慮項目本身估值的情況下,自身狀況是否和項目匹配度。
H1.老板是誰,誰可以成為老板?
培訓老師最開始拋出的問題是讓大家定義"老板"這個詞:在自己創業的大多數情況下,老板即是這家公司的所有人(或者部分所有人),老板的頭銜即意味著對這家公司的責任。在決定創業時,你是否已經想好了承擔這份責任,不管公司大小,從此以后,這即是你的責任,不會再有上司來幫助解決問題。(感覺有點像結婚和生小孩)。
一家公司是否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這家公司的老板,作為老板需要具有以下技能:
? 商務技能
? 管理技能
? 領導力
? 溝通技能
? 所從事行業的技術資深專家
除此之外,老板還需要有一些特質:時間管理專家,高強自控力,愛錢(這個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不是個問題,但是讓高傲的F國人民承認他們愛錢是很難的),超強適應性,風險評估能力,交際能力,實用主義,身體健康etc。
這些技能和特質當然如果能肖奈那樣自帶全屬性當然最好,但是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是極少存在的,需要時間修煉。所以在創業之前要先對自己的個人情況做一個自查,看自己是否具有這些能力,如果不具備如何補充,是參加培訓修煉還是尋找合伙人。
思考結果:基本技能已經具備,各種特質還需繼續修煉。
H2. 自己的個人狀況適合創業嗎?
在確定自己是否具有成為老板的能力之后,需要來看一看自己的個人生活狀況是否適合創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身體情況:有好的身體才能全力以赴的創業,當然不是說身體不好的情況下就要放棄所有機會了,只是要尋求折中的解決辦法。
家庭情況:婚姻狀況,有沒有孩子?孩子年齡?有沒有人照顧?伴侶和家人是否支持自己創業?伴侶收入狀況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負荷:現在房子有沒有貸款?貸款金額如何?家庭有沒有負債?有沒有高額贍養費要付等等。
時間:如果自己還有一份本職工作,或者自己家里有年幼的孩子有老人需要照顧,自己是否有時間創業。
財力: 小本買賣也需要啟動資金,有銀子嗎?自己沒有的話,身邊的人在有需要人可以幫助嗎?
在這里可以看出來,F國人對家庭的重視。雖然創業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但是在創業之前需要考慮到家庭的各種因素,為自己鏟除后顧之憂的同時也是不給家庭添太多負擔。
西方人的家庭觀念和中國家庭比較大的區別在于夫妻關系至上,父母子女關系排在第二位。在創業問題上家庭方面比較多考慮的還是自己伴侶的情況,但是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情況,父母和另一半父母的意見都不可以忽視。
個人生活狀況CHECK了以后還要看看自己的資質,商業環境,掌握技能,生活地區等是否與創業項目匹配。
資質:有一些行業需要特殊資質,需要先考證。
商業環境:公司所在的地區是否適合創業的項目。
與創業項目相關的個人能力:轉換自己的職業工種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做技術的轉去做銷售,做設計的轉去當運動員。只要自己具有另一方面的能力就沒有問題。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斜杠青年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會。
你對想從事行業的了解:這個不用多說了吧,想創業的人多多少少對該行業都會有一定的了解的。
根據老師給出的思路,我羅列了一下我自己的情況:
身體情況:身體基本情況不錯。
家庭情況:已婚,暫時還沒有孩子,老公有收入不錯的穩定工作。家人都完全支持我創業。以后有孩子了在家辦公并不影響,公婆家住的很近需要時可以救火,家里附近有很靠譜的托兒所。
負荷:房子貸款要還,但是金額如需要老公的工資可以獨立承擔。無車貸,無其他債務。
時間:有充足的時間。
財力: 前期需要的啟動資金很少,需要時家里也可以給我提供經濟后盾。
資質:我希望創業的行業不需要特殊資質。
商業環境:我在家里辦公,對周邊鄰居沒有任何影響,我所希望做的貿易與公司所在的地理位置關系也不大。
與創業項目相關的個人能力:我轉了行業但是工種不變,雖然是自己創業,但仍延續以前做項目做銷售的工作方式。6年的工作經驗給予了我作為銷售的基本素養和良好的工作習慣。 掌握三門語言。
你對想從事行業的了解:有足夠的做外貿的經驗,并且我自己對目標市場這個部分產品有狂熱的喜愛,市場上相關的產品都很熟悉,但還需要進一步的市場調研。
思考結果:此時不創,更待何時? ?
H3. 創業后的后果你想到了嗎?
后果并不是個褒義詞,好像只有創業失敗才會想到。公司開張以后肯定就是等著白花花的銀子進來了,可是哪有這么快,在最開始最艱難的三年,是需要承擔很多創業帶來后果的,這就是培訓的第三個問題:
? 轉行
雖然不是每次創業都會轉行,但是在需要轉行時意味著你要放棄自己之前的很多努力。
? 放棄
放棄自己的穩定工作,全職創業初期在一定時間內沒有穩定收入,掙的錢會比以前少。 沒有周末休息,沒有假期,沒有after work time。
? 風險
除了投入進去的錢,會有打了水漂的風險。離開自己日漸成熟的崗位,尤其已經職位很高的時候,也是個職業生涯的風險。一切從頭開始,如果創業不成功,會損失掉前期投入掉的錢和精力。
? 家庭
這方面主要是要想會不會影響夫妻關系,和家里的人關系,有些創業會不會影響鄰里關系。畢竟創業初期對家庭會有很大的影響,家庭整體的生活水平在一段時間內會降低。這些你的家人可以接受嗎?(據老師說,F國的創業者離婚率很高。。。)。
? B計劃
如果創業不成功,有B計劃嗎?
以下是我總結的我的個人情況:
? 轉行
我并不算轉行,依然做貿易。之前的工作是我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一直做出口銷售,負責幾個區域市場的客戶。決定自己創業后是放棄了自己之前在工業行業積累的經驗和資源,但是會讓自己在管理,營銷,市場,溝通等方面全方面提升。而且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
? 放棄
這個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干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周末沒有假期也開心~
? 風險
我創業計劃的前期投入并不大,主要的風險還是放棄自己本來穩定的工作,在F國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為F國的整個社會保障體系是保護雇員的,雇主和自由職業人可以享受的保護很少。不過這個是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原因同上一條。
? 家庭
我的答案是不會影響,在我辭職前已經和丈夫多次溝通過了,得到他的完全支持。我生活在小城市,以前工作需要開車到50公里以外的地方工作,而且都是盤山公路,下雨下雪天都比較危險,我決定在家里創業,父母公婆都非常支持。
? B計劃
如果不成功,以我現在的個人履歷,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難。(但要滿足一個條件,后面會提到)。
思考結果:我和我的家人都已經做好了承擔創業后果的準備。
H4. 思考自己為什么要創業,創業的動機在哪里。哪幾個關鍵的點推動了你決定創業?
這個部分培訓老師主要是要我們從根本上思考為什么要創業,與黃金圈法則對應,先找到WHY。然后基于WHY我們才能給自己找到HOW和WHAT。她給我們舉例了幾個普遍的創業動機:
? 自主/獨立:自己說了算
? 解決方案:因為找不到工作所以決定創業
? 希望得到社會認可
? 對權力的需求
? 為了一個合作伙伴關系而創業
? 為了實現一個特殊技能或者一個創意
? 為自己的后代留下資源
培訓老師說她也見過很多奇特的創業動機,最奇葩的是有一個人說工作多年受了老板很多氣,所以決定創業自己做老板然后讓自己的職員受自己的氣。。。這得是受了多大的氣啊。
關于我自己的創業動機,我列出了以下幾點:
1. 我的工作我做主:這是我想創業最大的動力,在之前的工作和實習中,讓我最痛苦的就是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做主。有很多決定必須要由我的上司或者老板決定,哪怕與自己本來意愿相左,如果我試圖堅持自己的觀念還會被上司認為太過固執。(雖然我倆關系非常的好)。對一件事情做出決定的同時也意味著責任,我準備好了承擔責任,但是需要賦予我決定的權利。所以我決定做自己的公司,哪怕是個小小的公司,我也可以自己決定一切事情。
2. 職業瓶頸,無上升空間:我之前工作的公司屬于F國一個比較大的集團,但是公司比較小,不到100人,組織結構非常簡單,上升空間非常小,一個蘿卜一個坑。我的頂頭上司才40歲出頭正當年,等她退休是20年后的事情了。。
3. 希望能和中國有更多的聯系:我已經在國外生活了12年了,雖然每年都會回去1到2次,但回去的時間是要根據公司休假時間或者出差時間決定的,每次呆在國內的時間也很短。隨著年紀增大,父母漸漸開始衰老,我希望自己有更多回國的機會。而且全球范圍上來講,最好的市場依然在中國。
4. 這是我對自己學歷文憑的交代:我知道大多數人工作以后干的事情都和自己當初學的沒有什么關系。為了避免這個情況,我在讀書選專業的時候就特別選擇了營銷和項目管理。我父母從我很小的時候就做生意,耳濡目染,我從小就知道將來自己一定會開自己的公司的,讀書的時候也就選擇了相關的專業。當時的想法就是就算要創業,也要拿到碩士文憑,這樣如果失敗了也可以找到工作。(是的,我就是這么個有些悲觀沒有安全感喜歡狡兔N窟的雙魚座。。。)
5. 個人原因:年過30,并非丁克,女性,對于很多HR來說,不管我的簡歷有多漂亮,這也會是被秒殺的原因。尤其在國外孩子可以想生幾個生幾個,我這個年齡區間的職場競爭力很受影響。
這里多說兩句,女性員工生育問題影響職業發展上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尤其F國用人成本非常高,雇傭一個人除了基本工資外還要交一份差不多等同工資的稅給國家,還得買保險等等等等。畢竟公司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每一個員工投入的成本和產出是否可以最大化是招聘時尤其要考慮到的。(我現在已經站在雇主的角度說話了,這就是培訓的結果 ?) 之前提到的B計劃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滿足這個。另外一個個人原因是我以前的工作離家里太遠了,每天開車往返100公里,好吧,我公主病,這在北上廣深都不是事。
思考結果:因為我是思考了很久后才決定離職的,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早就準備好的。
H5. 當把優勢劣勢解決辦法都羅列出來,結果就呼之欲出了
經過幾輪思考,此時再把優勢劣勢以及解決方案整理一下,就有足夠的依據還做出決定了,這是我對我自己個人情況的分析:
H6 總結:決定的時刻到了
當然,培訓老師并不是需要大家在培訓課上就決定自己是不是還要創業。只是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在所有信息收集完成后下決定。
有太多約束限制的創業項目(不管是個人,家庭還是經濟方面):放棄或者懸置計劃,如果依然決定創業,現階段先尋找其他的更加符合自身情況的項目
有很多約束難點但可克服的創業項目:優化項目需求(比如過高的資金需求找投資人,個人資質的缺乏先參加培訓等)
創業項目和個人情況非常匹配的情況:進入下一步:制訂創業項目進度表。I am here.
課程的最后,老師請大家重新思考人脈的概念和價值:
? 自己在創業的過程中永遠不是一個人,家人尤其另一半的支持尤為重要。(暫時還是單身的也需要家人的支持)。
? 構建自己的人脈關系并不是一時之需,這個關系是需要長久維護,在公司運營的任何階段都是需要的。(這個是老生常談,中國這方面比F國人研究的透徹)
? 我是我自己公司的管理者,任何時候都是,不管我在干什么的時候:健身,游泳,購物,度假,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有可能建設人脈的機會。
? 所有我認識的人都有可能幫助我:我的鄰居,來我家送信的郵遞員,寵物醫生,要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類型的生意,人家才能幫你擴大人脈。
個人總結:
這個課程結束后我對自己的創業計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雖然從決定辭職時就有信心,但是把自己的項目和自己的自身情況用更加系統的方式檢查一遍后,思路更加清晰。這大概就如<<就因為沒時間才什么都能辦到>>書里提到的櫻木老師說的話 :
用明確的信心與莫名的信心,塞滿你的心。
這個課程就是給予了我明確的信心,也更清楚看到自己需要補足的地方。
我不知道國內是否有針對這種創業類的培訓,我想應該也是有的。
這份思考是基于在F國創立公司的背景下,培訓提出思考的點也許會有些文化差異,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