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第三天,我值班,恰逢大寒。
出門,暖暖的太陽,早早懸掛于空中,輕煙籠罩的晨靄中,一派過年前的溫馨場景。
卻也不冷,今天是大寒時節,真的沒有三九四九嚴寒中的冷冽。
每年公歷一月ニ十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三百度時,是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節氣,一個表示天氣最為寒冷的節氣。從節氣上來說,這時的氣溫應該比小寒還冷,天氣冷至極點,所以稱為“大寒”。
到處都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
話說:“大寒過后,又是一年”,通常大寒節氣就在春節前后,正值放寒假,這樣的寒冷,我似乎感受不到,每每在一片喜慶祥和中,倏忽而過,等醒悟過來,已然走完了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此時,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了一圈,完成了一個循環。
安詳平靜地走進下一輪的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立春。
大寒有三侯:
一候,雞乳
雞提前感知到春天的氣息,在大寒時節,開始孵小雞。
二候,征鳥厲疾
征鳥,是指鷹隼這一類遠飛的鳥,厲疾是迅猛、快速的意思,鷹隼之類的猛禽,從空中快速地撲向地上的獵物。
三候,水澤腹堅
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而且堅實,上下都凍透了,寒冷到了極點。
古時,每個節氣都有三侯,中國的先民們,總會把自己的觀察,對自然現象,氣候變化進行梳理,加之想象形成每個節氣獨有的規律,物候成為農民生產生活的指南。
每每還會一一對照,如果沒有出現這三侯現象,就會有災難,比如大寒時節,母雞不下蛋,就有淫亂事件發生。猛禽不高飛,國家不能剪除奸邪。水中不結冰,國君的政令無人聽從。
所有的預兆,林林總總,總會與災難聯系在一起,這讓今天的我們很是啞然。
中國的傳統習俗,大寒時節,就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臨近過年,家家戶戶忙著年貨,貼春聯,忙著除舊布新,忙著祭奠先祖列宗,忙著在新年里討個好口彩,寄翼于來年有個好收成。
今天的人們,通常都會在大寒時節,返回故土,闔家團圓。
一年一度上演的大遷徙,是這個大寒時節最大的一個場景。
大寒,還是養生的好時節,養生宗旨是一個“暖”,熱量食物要多吃,比如羊肉,紅薯,板栗等。
這個節氣,梅花開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賞梅時節,梅花是自己最喜歡的花之一,不由想起那首:
詠梅
王安石(宋代)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在幽靜的墻角邊,有幾枝梅花不懼嚴寒,靜靜悄悄地獨自開放。遠遠望去,才知曉那白茫茫的一片,并不是雪花,因為有一陣陣幽香撲鼻而來。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去賞梅,猶記得那年,興沖沖地去賞梅,整個香雪海,寂靜一片,廖無人影,到底去早了,灰灰黯黯歸來,留下一片笑柄,很是尷尬。
今日大寒,陽光正艷,院子里來了一只貓,慵懶隨意,篤悠悠的邁著貓步,暖和的陽光,照射在它的身上,沒有一絲寒意襲來的瑟嗦,悠然自在地曬著太陽,哪里有大寒時節下的陰寒?
萍特地送來了做熏魚用的調料,可以吃上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還有親戚寫的春聯,滿滿的感激。
大寒時節,每個人都忙忙碌碌,過年的喜慶,溢滿眼簾,生生不息的,是節氣,也是生命。
2020.1.20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