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關于人生,松下的見解與前人不同。他指出,人生只是生產、消費和度日而已。
? ? ? ?松下解釋說,這里所謂的生產和消費,并非僅指物質,而是包括物與心兩方面內容。例如,住在一起的親人,彼此表示思慕及相愛,就是一種心的生產。別出心裁的構想是好的生產,邪惡的念頭是壞的生產。由感覺器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并為之費心費神是一種消費。聽到優美的音樂而感到欣喜,看到美麗的圖畫而感到快樂,是好的消費;至于感到不快和痛苦,則是壞的消費。所以,讀好的書和努力用功,是同時進行好的消費和好的生產,因為他雖然耗費了時間、頭腦和體力,同時也能獲得有益的知識。
? ? ? ?那么,什么是好的生產、好的消費?松下認為,由于每個人的觀念與標準不同,因此很難劃出一條清楚的界限。但無論怎樣理解,它們都要與人類和平、繁榮與幸福的需求和努力一致。
? ? ? 今天社會上的一般人,對人生有沒有做過深刻的考慮才去行動呢?松下認為,半數以上的人只是隨著社會上的通俗觀念,無意識地實踐著自己的行動。
? ? ? 松下斷言,一旦將人生簡單地視為生產與消費的生活,為了要做到好的生產及好的消費,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也要講求精神文明的提高,如此才能使人類的生活愈臻美善。松下感到遺憾的是,在經濟發展方面,好的生產及好的消費,現在仍處于低潮。
? ? ? 有好的生產與消費,才有可能產生好的生活。以這種想法為基礎,不論是工商人士、政治家、學者、宗教家、藝術家、教育家,所有的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提高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努力思考并且付諸行動,才能將人類的生活推向繁榮之途。
? ? ? 松下認為,說話、做事始終如一的人,是時代的落伍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感覺:好象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今天是昨天的重復,明天又是今天的翻版,既單調又平凡。但如果每天只是這樣翻來覆去地延續,人生就毫無希望、毫無意義了。
? ? ? ?所謂"生成發展",就是日新又新,每一剎那都是新的人生,每一剎那都有新的生命在躍動。這就是舊的東西滅亡,新的東西誕生的歷程。世間的一切事物沒有一刻是靜止的,它不斷在運動、不斷在變化。這種運動和變化是隨著自然法則進行的,是不可動搖的宇宙哲理。
? ? ? 如此想來就能了解,人由生至死也是生成發展。死就是消滅,但死不等于無,因為人類的發展是延綿不斷的,一個接著一個地死去,又一個接著一個誕生出來。
? ? ? 全世界有幾十億人口,就有幾十億不同的樣子。為什么會不一樣呢?松下認為,這并不是由于人們的意愿如此,就好象生男生女不能由我們決定一樣。體形面貌既不相同,所具有的使命和天分也都不一樣,這正是宇宙真理的所在。我們要根據這個認識,實實在在地去看每一個人,再決定我們該走的路。
? ? ? ? 復雜的混合能產生秩序的進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