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030字,閱讀時間約為4分鐘。
周六一天的時間,我看完了歌德寫的這本《少年維特之煩惱》。
01
維特在二十多歲的這個年紀(jì),迷茫彷徨不得志,不愿茍同當(dāng)時社會上那些虛情假意的人。
就在這個容易沖動的年紀(jì),他又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一個姑娘,她是如此完美,她讓維特沉醉在愛情的美夢中。可惜她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未婚夫,這樣的可人兒不可能屬于他了,在一天天的煎熬中,他無處傾訴,得不到有效的建議。又或許即便有,他不愿放棄的心遠(yuǎn)遠(yuǎn)大于那些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在這種愛而不得的絕望里,他殺掉了自己,以換得心愛的人兒的幸福和永遠(yuǎn)的銘記。
02
綠蒂也是愛維特的,他是如此深情款款,才思敏捷,他們每次的交談都甚是歡暢。可是她也愛自己的未婚夫-阿爾貝特,說得粗俗一點,先來后到的原則,她遵守了。出生在法官家庭的綠蒂是不會允許自己做越過道德底線的事的,這就確定了這出悲劇發(fā)生的可能性。
從維特的視角看,綠蒂自然是極好的。
其實或許綠蒂也沒那么好,但是對于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的熱情的如此專一的維特來說,綠蒂就是自己的繆斯,在這個感情豐沛的年紀(jì),遇到了愛,就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全世界,沒有她,他永遠(yuǎn)都不完整。
可是刨除兒女私情之外,維特還是一個有想法,有上進(jìn)心,有才華,不愿被陳舊的條框束縛的青年。可惜的是當(dāng)時的德國社會處在一個由腐朽沒落向平等自由過渡的特殊時期,但是封建專制制度依然占據(jù)這場較量的上風(fēng)。
愛情上愛而不得,事業(yè)上郁郁不得志,維特的生活持續(xù)陰云密布。
最終為了改變這種痛苦的狀況,維特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03
我個人覺得,歌德的這部作品如果不是誕生在德國這樣的一個,社會青年追求平等博愛,反對專制束縛,要求愛情自由的特殊階段下,可能就不會產(chǎn)生這么大的影響力。
“時勢造英雄”,好的作品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在看得過程中覺得,維特太過狂熱,太過偏執(zhí)了。除了愛情,我們還有其它可以做的啊。
看完后,細(xì)細(xì)回想,維特沒有錯,就是這樣的,二十出頭的年紀(jì),對待世界對待愛人都是歇斯底里的,酣暢淋漓的,這是這個年紀(jì)獨有的自我。
04
如果只談愛情,用今天偶然看到的三段文字,來總結(jié)維特對綠蒂的濃烈的愛,結(jié)束這篇書評,再合適不過。
“何為孤寂?”
“清風(fēng),艷日,無笑意。”
“可否具體?”
“左擁,右抱,無情欲。”
“可否再具體?”
“不得你。”
“何為思念?”
“日月,星辰,曠野落雨。”
“可否具體?”
“山川,江流,煙裊湖泊。”
“可否再具體?”
“萬物是你。”
“何為無救?”
“良藥,妙方,無可醫(yī)。”
“可否具體?”
“扁鵲,華佗,俱無力。”
“可否再具體?”
“念你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