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品會有很多需求,懂得篩選和選擇實現哪些需求,才能做好一個產品
1.需求鏈
1.1需求鏈
欲望是得不到的東西所產生的心理狀況
而由此促使用戶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行為或者這種行為的心理意向,叫做動機
需求是迎合這種動機,從用戶心理挖掘,然后使用產品去實現它。
產品做得好,則會正強化這種需求,使用戶產生粘性,使產品獲得長期發展。
1.2 ?欲望動機怎么找
一. 七宗罪
貪婪(是核心),色欲,貪食,妒忌,懶惰,傲慢,暴怒
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生理需求>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
1.3 案例
老虎機
貪婪(核心動機,從而引起后面的其他欲望)、懶惰(不勞而獲)、妒忌(別人的錢賭贏的比我多,我得加把勁)
環境刺激:不同的環境氛圍對用戶心理影響不同,會對用戶行為造成不同的推動作用
用戶有從眾效應,所以要在界面設計時候就給用戶足夠的引導,比如希望用戶去點擊,則需要將界面設計的不應該是很規律很規整,讓用戶不忍點擊。
乒乓球
乒乓球:
及時反饋,因為用戶只有兩人,所以一個用戶發出后會有立刻反饋要么贏要么打回來
機會均等,同樣用戶只有兩個人,所以用戶參與性強,沒有人競爭
投影到產品設計:需要去中心化,提高用戶參與度。(微博與朋友圈的博弈,相對于微博中的大V主導,而朋友圈中每個人都是大V,所以參與性更高,用戶的虛榮心得到更好的滿足)
朋友圈
左邊:將自己的生活情景發到朋友圈,從別人的稱贊與對別人的比較和炫耀中,獲得滿足感與虛榮心和幸福感
右邊:有創意的內容發到朋友圈,促使他發的欲望就是為了從別人的點贊和正面評論中獲取成就感
百度搜索的相關搜索
相關搜索從第二頁開始提到上方而不是像第一頁一樣放在最底
可能:1.用戶搜索關鍵字不準確 ? ?2.搜索做的不好所以沒找到
所以根據第一個可能性,在不麻煩技術的前提下,通過產品設計將替身用戶體驗更好
支付流程
在微信中支付的金額太小,所以微信支付中選擇不用確定按鈕,降低安全感而提升便捷
支付寶涉及到的金額有大有小,所以將安全感提升到首位,降低一定的便捷性也對用戶有好處
社區
同樣都是社區中的大V 通過發內容獲得自我滿足成就感,但是這種成就感產生的商業價值需要出口
如果沒有商業出口,大V本身就會找到對產品生態有損害的變現方法,比如發廣告。會對產品的生態問題造成損害。
商業出口需要與產品有緊密的結合,不僅對大v的積極性有促進作用,同時對產品的生態也不會造成負面影響(正面影響最好):像知乎的有償LIVE,對大v是商業出口而且也是提升自己知名度與號召力的有利途徑,直播的實時反饋產生的自我成就感都對大v用戶有很強的正能量反饋。而且同時也對其他觀眾解決了問題,和知乎的產品生態很符合,對知乎本身的產品也有一定的正推進。
真偽需求
用戶一般都會給你一個自認為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
因為我想看更清晰的圖,所以你把圖放大一點。因為我想改看更多的圖,所以你把圖放的更小一點
所以應該了解用戶的深層動機是什么,并且滿足80%用戶的需求,平衡利弊
1圖中比較直接,所見即所得,我就是為了找地鐵圖,所以目的更直接更明了。
2圖功能較雜亂,主要目標功能不明顯,沒有突出主要功能
同時,1圖中,北京的地鐵圖和廣州的地鐵圖是不用的,都是和當地地鐵站的風格相同。這就是迎合用戶的生活習慣,不要讓用戶使用很大成本來改變習慣。
需求的篩選與舍棄
需求廣度:需求是否廣泛,是不是只是你自己根據自己生活圈的生活經驗臆想的需求
案例1
產品邏輯:用戶不知道自己要吃什么,所以產品幫助用戶思考,給用戶推薦菜品
這就是對需求的把握不準確,沒有深入思考用戶需求背后的動機
表層需求:不知道吃什么和去哪吃,需要下決定
深層需求:用戶對周圍的餐飲狀況(飯菜是否美味,地點在哪里,菜品多不多等)不了解,所以沒辦法很好地做決策,從而找不到想吃的東西
這里用戶的根本需求是希望有美食的詳細信息來供自己參考和挑選,而不是希望別人幫自己下決定而自己仍不知道是否好吃。所以需要的是點評、餐館地址詳情、菜品照片名字等
聚劃算為什么沒有搜索框
聚劃算因為商品較少,用戶搜索而沒有搜索到的幾率較高,會對用戶造成不好的心理預期的落差。
而且對于聚劃算這種以折扣為賣點的網站,用戶在瀏覽挑選時會有很多折扣商品進行消費刺激,更容易使用戶產生消費心理。
這就是時機不到,沒有到上搜索功能的時候
案例:
將經紀人的照片換為個人的標簽
每一個頁面都有自己的價值
列表頁起的作用是篩選,要將用戶所關注的信息快速準確的核心信息表達出來,讓用戶判斷是否要點進去詳情頁
效率、時間與結果的性價比
減少一個層級就減少用戶的一個時間點
通過對關鍵字的識別在搜索時候在搜索框中就給用戶結果,明顯比輸入后結果頁中出現的效率更高
如果直接有個一鍵撥通的按鍵,便減少了用戶的操作層級和記憶負荷
防錯
在用戶使用時候給予規則提示,比用戶完成后再給提示更好
讓用戶輸入時便知道字數規則,避免用戶犯錯而產生的心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