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假即將結(jié)束,除了喂寶寶、哄寶寶、做家務(wù)之外,總共也沒做幾件正經(jīng)事。
從這些不正經(jīng)的事中挑出幾件稍微端正那么些的也就是看紀錄片了。
其實并不愛看紀錄片,更喜歡看電視劇,《甄嬛傳》《瑯琊榜》這兩部斷斷續(xù)續(xù)看了不下三四遍,還意猶未盡,然而現(xiàn)在的電視劇都是什么啊?不是單指國產(chǎn)劇,韓劇和日劇也翻不出來我中意的,迫不得已跑去b站看紀錄片了。p.s.最近橫空出世的《人民的名義》不錯,在追。
我是先在知乎看到關(guān)于紀錄片的問題,才去b站收藏了一些收視率高的紀錄片,《帝陵》系列就是其中之一,看得不算認真,前后花了半個月時間好歹是在帶寶寶閑余時間看完了。
從一眾紀錄片中選擇《帝陵》,是因為單從名字出發(fā)還以為這部紀錄片是“挖墳掘墓”的專業(yè)考古呢,抱著看寶貝的小市民心理去看的,結(jié)果速度被紀錄片的高度打臉。《帝陵》,是從陵寢出發(fā),講述西漢王朝的十一位帝王。
紀錄片中最常說到的一句話就是“事死如事生”,這也是西漢王朝實行厚葬的原因之一吧。
從漢高祖劉邦直到漢平帝劉箕子,每一位皇帝都用三維動畫形象鮮明的展現(xiàn)出來。
西漢的帝陵基本都在西漢都城咸陽以北的咸陽原上,只有兩位帝王除外,漢文帝和漢宣帝。整部紀錄片從帝陵的選址、從葬坑的數(shù)量、陵邑以及史書記載入手,講述每一任帝王的經(jīng)歷。
這個角度很棒,畢竟史書不一定是史實,從去年海昏侯墓的出土就能看出,海昏侯可能并沒有史書中說的那么不堪,那么多竹簡的出土說明海昏侯是個愛看書的,甚至還發(fā)現(xiàn)了失傳千年的《論語》知道篇。在此,先為幾年后學習新篇論語的高考生默哀。
作為一名痛恨理科的理科生,成就了文不成理不就的“輝煌”,我一直以為漢朝繼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權(quán),看了紀錄片才知道,漢朝時期也有諸侯王。
漢高祖時期,為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封王,后來就是常見的飛鳥盡良弓藏,功臣一一被殺,最后只剩下同姓諸侯王。
劉邦執(zhí)政期間為了在諸侯王間樹立威信,跑去攻打匈奴,結(jié)果丟人的被匈奴圍困在小土坡之上,賄賂了匈奴單于的王后才得以脫身,從此實行和親政策。和親人選并不是正經(jīng)的王室公主,多是宗室女,比如大名鼎鼎的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只是漢元帝時期的宮女。
之后的小可憐漢惠帝一生都活在呂后的陰影之中,生性忠厚的漢惠帝就算將親弟弟如意招進自己宮中,也沒能保住他,呂后趁她兒子外出,直接弄死了如意,還因為惠帝沒順她的意思,請他前去廁所參觀曾經(jīng)輝煌現(xiàn)已被削成人棍的戚夫人,結(jié)果呂后把她親兒子嚇出病了,早早就去世了。
被呂后害得這對悲慘母子,兒子叫如意,早早被毒害,并不如意,其母戚夫人早年仗著劉邦的寵愛欺負人,劉邦一死就被欺負的四肢都沒了,挺諷刺的。
現(xiàn)在我也是有兒子的人了,就更想不通這位呂后禍害自己親生兒子的心理了。生寶寶之前,包括懷孕的時候,我都對小孩無感,可孩子一生下來就不同了,真是恨不得把星星都摘下來捧到他面前,這位呂后竟然為了權(quán)力壓制親生的兒子,真是理解無能。
從呂后開始,西漢王朝開始流行外戚奪權(quán)甚至專權(quán),算是開了個壞頭。
漢文帝原是不受重視的代王,劉邦和薄姬的兒子。這里特別說一下薄姬,薄姬是劉邦沒稱帝之前搶了項羽手下戰(zhàn)將的妾侍,劉邦寵了一陣兒薄姬,就把她扔一邊了,也是夠缺德的。呂后執(zhí)政時期,應(yīng)該是沒少坑害劉邦其他的兒子,就因為這位代王封土較遠,險險躲過呂后的魔爪,最后在大臣的推舉之下登基為帝。漢文帝以孝治國,開啟了文景之治。比較抓眼球的一點,漢文帝的帝陵在白鹿原上,鳳凰嘴的附近,具體在哪里,貌似沒找到。不過鳳凰嘴是真霸氣。
漢景帝時期比較著名的就是七國之亂,諸侯反叛大漢王朝主要是削藩政策過激,把同姓諸侯王給逼急了,一生氣就結(jié)盟反叛了。其實文帝末年,諸侯王坐大的事態(tài)已經(jīng)很明顯了,漢景帝接手肯定要琢磨著削藩。但這玩意就跟秦國法治一樣,不能操之過急,太激進的話容易摔啊。
景帝之后就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漢武帝了。經(jīng)過了爺爺和爸爸的勤儉持家,漢朝可算是富有了,這位漢武帝就開始不消停了,往好了說就是一血前恥。衛(wèi)青和霍去病兩枚大將橫空出世,打的匈奴找不著北。漢武帝時期有名的事件挺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巫蠱之禍。我看這段的時候就覺得眼熟,看完才想起來《瑯琊榜》也有這段,可能是跟漢武帝這段史實借鑒的。太子賢能,卻遭人陷害,被身為皇帝的父親逼死,只不過漢武帝認識到了錯誤,而《瑯琊榜》里的敗家皇帝拒不認錯。所以啊,皇帝活太長時間也不好,漢武帝活到六十多歲,想必太子歲數(shù)也不小了,就算太子不著急做皇帝,漢武帝也下意識會去防范太子,這才給小人可乘之機。
漢武帝還有兩件事挺讓人佩服的,一件是巫蠱之禍,連累太子之母衛(wèi)皇后,衛(wèi)皇后自殺之后,漢武帝沒再立皇后。另一件是他在去世前兩年向天下發(fā)布《罪己詔》,向天下陳述自己的罪過,一代帝王,君臨天下那么久竟能舍下臉面自我檢討,相當不易了。我一個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都不肯承認錯誤呢,更何況皇帝。
漢武帝把太子逼死,沒了國本,只得另選他人,后來就選了他寵愛的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防止子少母壯,外戚專權(quán),還把鉤弋夫人給賜死了,臨終前給劉弗陵選了幾個大臣來輔佐他。這東西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外戚雖然被劉徹根除了,但權(quán)臣來了,簡直防不勝防。劉徹對劉弗陵的評語是壯大多知,從后期桑弘羊、上官桀等權(quán)臣彈劾霍光想謀權(quán)篡位之時,劉弗陵力挺霍光可以看出,劉弗陵年紀雖輕,但的確有智慧,能看清楚形勢,不會輕易被人利用。他年紀小的時候韜光養(yǎng)晦,大智若愚,估計是想日后做一番大事,沒想到長著長著就從壯大變成了虛弱,剛成年沒多久就病死了。
在這之后就是近幾年頗受關(guān)注的漢廢帝劉賀了,估計是不受權(quán)臣霍光的待見,沒當幾天皇帝就被攆走了。隨后迎來了漢宣帝劉詢。劉詢的身世比較傳奇,他是漢武帝之孫,因巫蠱之禍而自殺的太子劉詢的兒子,在牢獄中出生,三歲后才出獄,養(yǎng)在宮女居住的掖庭,稍長后在民間游歷,后被擁入宮中為帝。
漢宣帝挺能耐,其發(fā)妻許平君生子虛弱之際被霍家找到機會毒害,宣帝傷心歸傷心,卻能繼續(xù)忍辱負重,把霍光熬死之后,通過架空權(quán)利,官位明升暗降等手段步步為營,一舉擊垮霍家。在他的治理下,漢朝再次走向興盛,甚至只發(fā)動一次對匈奴的戰(zhàn)爭就將其KO,還對漢朝俯首稱臣。然而人無完人,漢宣帝的錯誤犯在太子身上。他懷念發(fā)妻許平君,并將其子立為太子,選了兩名儒家大師為太子的老師,結(jié)果太子儒家學的太好,卻不懂王道。后期漢宣帝看出太子不適合當?shù)弁酰瑓s不忍廢去,憂心忡忡的去了。
漢宣帝之后,漢朝國力日下,再不復盛世。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