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
時間就像一條河流,載著我們順流而下,遇到現實,需要決策,但我們無法停留,也無法回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應對。
01在一生中,我們會做出無數的決定,這些決定實質上都是賭博,一些是大賭,一些是小賭。
02當我不想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我會抗拒,而當我樂于做什么的時候,什么都阻擋不了我。
03成本平均策略
每個月向股市投入金額基本相同的錢,不管這筆錢能買到多少股份——是當時大多數人采取的策略。
04如果一個人和同伴的步調不一致,也許因為他聽到的是不同的鼓點。讓他跟著他聽到的音樂前行把,不管節奏是遲緩還是激越。——梭羅
05超覺冥想
案例:史蒂夫·喬布斯和瑞·達利歐,學習冥想,不愿意被人牽著鼻子走,喜歡發揮想象力,打造出新奇的好東西。喬布斯在蘋果標志性的“1984”和“向瘋狂者致敬”的廣告里極好地展示了這種態度。
06哈弗大學的教育:沒有教師在黑板前告訴我們什么東西要記住,也沒有考試測試我們有沒有記住。相反,教師給我們的都是真實的案例研究,讓我們進行閱讀與分析。然后我們分成小組自由討論,假如我們處在和案例中的人相同的情況下,我們會怎么做。
07把復雜的系統設想為機器,發現其內部的因果關系,把處理這些因果關系的原則寫下來,將其輸入計算機,從而讓計算機讓我“決策”,所有這些后來都成了標準做法。
08不斷真切顯現的最痛苦的教訓是,沒有任何東西是確定的:總是存在會給你造成重大損失的風險,即使在看起來最安全的押注中也是如此,所以,你最好總是假設沒有看到全部。
09盡管賺錢很好,但擁有有意義的工作和人際關系要比賺錢好得多。對我而言,有意義的工作是指一項我能全身心投入的使命;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是指我既深深的關心對方,對方也深深地關心我。
想想吧:把賺錢作為你的目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金錢并沒有固有的價值,金錢的價值來自它能買到的東西,但金錢并不能買到一切。更聰明的做法是,先確定你真正想要什么,你真正的目標是什么,然后想你為了得到這些目標需要做什么。金錢只是你需要的東西之一,但當你已經擁有了實現你真正想要的東西所需的金錢時,金錢就不再是你唯一需要的東西,也肯定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當思考你真正想要的東西時,最好思考他們的相對價值,以便合理權衡。
就我個人來說,我需要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系,它們對我的重要性相等,而我對金錢的價值評價較低——只要我的錢足夠滿足我的基本需求就行了。在考慮有意義的人際關系與金錢相比的重要性時,很明顯,人際關系更重要,因為一種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是無價的,我用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比這更有價值的東西。因此,對我而言,從過去到現在,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系都是我的主要目標,我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實現這兩個目標。賺錢只是其附帶結果。
10 時機就是一切。
11通過市場交易賺錢是很困難的。對此,才華橫溢的交易者和投資家博德納·巴魯克形象地說道:“如果你已經做好準備放棄一切其他東西,像醫科學生研究解剖一樣仔細地研究市場的整個歷史和背景,并研究所有主要上市公司——如果你能做到上述一切,同時你還擁有賭博者的鎮定、洞察者的第六感和獅子的勇氣,你才有可能抓住一絲機會。”
12我的目標只是讓自己正確——我不關心正確的答案是否來源與我。所以我學會了讓自己保持極度開明的心態,允許其他人指出我可能疏忽的東西。我發現,我能夠成功的唯一途徑將是:
1.找到與我觀點不同的最聰明的人,以便自己能夠努力理解他們的推理。
2.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不能有明確的意見,不急于下結論。
3.逐步歸納永恒和普遍的原則,對其進行測試,將其系統化。
4.通過平衡風險來保持較大的回報,并降低下行波動。
13我逐漸發現,人們最大的缺點與其最大的優點互為正反面。例如,一些人傾向于過度冒險,而其他人的風險規避性過強;一些人關注細節,而其他人的思維過于宏觀。大多數人都在某個方面過度,而在另一方面不足。
后來我發現,我遇到大多數極為成功的人都曾經歷過類似的慘痛失敗,這讓他們得到了教訓,正是這些教訓最終幫助他們走向成功。史蒂夫·喬布斯在回顧1985年其被蘋果解雇的經歷時說:“那是一劑苦藥,但我猜患者需要它。有時生活會給你當頭一棒。不要失去信念。我確信推動我不斷向前的唯一動力,是我喜歡我做的事。”
14我一直希望過上一種充滿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系的生活(也希望和擁有相同愿望的人作伴),對我而言,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是指開放誠懇的關系,人們彼此坦誠相待。我從來不看重更傳統的、冷冰冰的人際關系,人們只是擺出一副禮貌的面孔,不說出心里真實的想法。
15我認為所有的組織中基本只有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把工作視為一項使命的一部分,另一種是為薪水工作。
16與經驗相比,我更看重個性、創造力和常識感。
17因為成功而得到大量關注不是一件好事。澳大利亞人稱此為“高罌粟綜合征”:田地里最高的罌粟最有可能被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