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劉慈欣,科普作家、高級工程師,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邊在發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余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連續數年獲得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銀河獎。2015年,憑《三體》獲世界科幻界的最高獎項——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這是亞洲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
關于本書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講述的是一個叫“三體”的外星文明與地球文明交流、搏殺以及各自興衰的故事。
一、什么是思想實驗
《三體》這部小說,可以看做是一個“思想實驗大合集”。劉慈欣說“他只寫可能的世界”,就是在想象里設定一個極端的情況,然后沿著真實可能的邏輯推理,把可能發生的故事寫出來。這就是思想實驗,使用想象力去進行那些在現實中無法做到的實驗。由于所有事都是在腦子里想象出來的,所以做思想實驗,可以不用真的面對極端情況,能用很低成本想明白很重要的問題。
二、實驗01:在信息時代,一個普通個體,能在多大程度上破壞系統
小說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在信息時代,一個小小普通個體,完全可以毀掉一個系統。三體人生活在離太陽最近的恒星系里,科技發達,遠超人類,但他們的恒星系極不穩定,不適合生存。當他們監聽宇宙信號尋找新行星的時候,三體人1379和地球人葉文潔發生了對話,而就是這兩個普通個體的偶然對話,引起了未來人類幾百年的動亂,幾十億人死亡。
三、實驗02:我們知道打蛇要打七寸,那打一個文明的“七寸”,應該打什么地方
一個文明的七寸,就是科技,再具體一點,是基礎科學。2017年,人類的理論物理學,是在大跨步前進的。人類的探索方向,就是極化的兩個方向,一個是極大,一個是極小。極大靠望遠鏡,極小靠對撞機。三體人派出了一個叫智子的東西來封鎖住人類科學,智子能干擾粒子對撞機,制造大量的假信息,破壞人類對微觀世界的繼續探索。對撞機無法工作,人類基礎科學的探索就被封上了一層天花板。
四、實驗03:一旦發現系統出現叛徒,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
答案是,要獲取叛徒和對手的聊天記錄,對手想搶占的要點,就是你要搶占的要點。葉文潔在地球上還組織了一支地球叛軍,配合三體入侵地球,他們的通信往來留下了大量的聊天記錄,獲得叛徒和對方的聊天記錄,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反饋,看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同時,還能知道對手的重點是什么。
五、實驗04:如果人類社會變成一個思維完全透明的世界,是好事嗎
三體人的思維,是完全透明的,在他們的世界里,想和說,是一個詞兒。如果人類社會也變成一個思維完全透明的世界,所有真實的想法和信息都共享,是好還是壞?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技能耗散能量大、信息篩選成本高;從社會學的角度講,這會加大人們協作的難度,所以,這種“想”等于“說”的信息溝通模式,不適合人類社會。
六、實驗05:如果真有外星人入侵,我們應該把決斷權交給誰
面對外星人的入侵,最好的方法只能是把決定權交給少數人,給他極大的權力,天下一盤棋。這一次人類選出了四位“面壁者”來做決策人,這四位人類精英分別想出了不同的對策:第一位選擇了直接打;第二位選擇了掌握談判籌碼;第三位選擇了讓人類逃跑來自我保護;第四位,選擇了迂回的公布一個無關的恒星坐標位置。
七、實驗06:如果面對外星人的侵略,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社會架構來應對
選擇什么樣的社會架構來應對,取決于外星人什么時間到達地球:如果敵人降臨近在眼前,那么這就是一個短期單一任務,我們可以選擇集權政府式的政治架構,短期內提高戰斗力。如果是400年后到達地球,那這就是一個標準的“長期復雜任務”,應該選擇自由市場,釋放社會活力,實現更多創新。
八、實驗07:如果在理論物理水平上有差距的兩個文明作戰,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景
為了截擊一艘三體的先行軍小飛船,人類派出2000多艘恒星級戰艦到太陽系邊緣迎戰。這艘名叫“水滴”的小飛船向人類展示了三體文明的實力,上演了一場僅有50分鐘的末日之戰,除了7艘逃出,人類戰艦全軍覆沒。這場戰役告訴我們,世界上最狠的武器的是理論物理,文明間最大的差距是科學層級差距,人類所有的榮光,一朝破滅。
九、實驗08:什么是猜疑鏈
從末日之戰逃生的7艘戰艦,馬上迎來了一場關于人性的“黑暗之戰”。因為燃料和配件有限,人類戰艦之間爆發了一場自相殘殺的戰斗。最后,僅存的兩艘戰艦,滿載燃料和補給,各自朝太陽系外飛去。猜疑鏈是這場戰爭的動因,也是宇宙生存必須面臨的基本概念。
十、實驗09:宇宙里的黑暗森林法則是什么
在跟羅輯見面的時候,葉文潔告訴過他宇宙社會學的兩個公理和兩個概念,經過思考,羅輯推導出了“黑暗森林法則”:整個宇宙就像是一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一位帶槍的獵人。一旦有一個獵人發出了動靜,其他文明根據猜疑鏈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先消滅它再說。三體人忌憚羅輯的原因,即在于此。羅輯掌握了這條法則,就掌握了制約三體人的辦法。
十一、實驗10:如果兩個敵對勢力處于不穩定的平衡狀態,那“強勢”的一方應該注意些什么
在羅輯建立的威懾平衡里,三體是強勢的一方,人類是弱勢的一方。三體人通過“讓地球人感知他們的真誠”和“不停尋找打破穩定的可能”這兩點,為這次實驗提交了一個滿分答卷。在這段平衡對峙的狀態里,三體人幫助地球人建設了能夠威脅到他們自己的引力波發射裝置,這為后來的毀滅埋下一顆種子。
十二、實驗11:一個合格的執劍人,應該具備什么性格
“執劍人”是指人類掌握黑暗打擊按鈕的那個人,這個角色的工作并不難:一旦發現三體人違約,就按下按鈕,雙方同歸于盡。在羅輯卸任執劍人、繼任者接過權杖的那一刻,三體人認為新的執劍人不具備同時毀滅兩個文明的魄力,發起了對地球的進攻,果然迅速扭轉了對峙的局勢。
十三、實驗12:一個成熟的文明,應該怎樣面對已經沒有威脅的敵人
三體星被毀滅后,三體人跟地球領袖羅輯和程心展開了一次對話。這是一場成熟的對話,也是一個得體的告別。三體人用無對無錯、無怨無恨、有禮有節的態度,結束了跟人類這場300年的對決。故事最后,三體人告訴羅輯,人類其實可以避免黑暗森林的打擊,但人類能夠躲開嗎?
十四、實驗13:在宇宙里,什么才是宇宙安全聲明
陰差陽錯,程心的同學云天明在三體行星生活了很久,在隨三體人流浪宇宙之前,云天明通過三個故事,向地球人透露了能夠躲避黑暗打擊的三個方法。其中,通過降低光的速度,執行宇宙官方認可的自殺,也就是把自己所在的星系變成“黑域”,是宇宙中最明確的一種安全聲明。
十五、實驗14:最后把人類害死的,最可能是什么
能夠逃避黑暗打擊的另一個方法,是制造一種依靠“曲率驅動”的宇宙飛船。但是這種飛船帶來了一個社會學問題:制造它將耗費大量的資源,最后卻只能帶走一小部分人,這將人類社會帶入一個公平與道德的困境之中。但也正是這種出于道德的考量,使人類終止了飛船的建造,這一決定,最終毀滅了太陽系里的所有人類。
十六、實驗15:宇宙分為幾個陣營
在太陽系遭到降維打擊徹底毀滅之后,只有程心一個人逃了出來。她來到跟云天明和自己都頗有淵源的藍星,在那里碰到了已經為人類找到新行星的關一帆。但兩人被困到空間褶皺里,再出來的時候,宇宙已經度過了1800萬年。兩人開始在云天明為他們準備的小宇宙里生活,徹底了解了宇宙的格局,看清了宇宙中走向死亡(熵增)和阻止死亡(熵減)的兩大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