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到北京出差。
我應該有2年左右沒有去過北京了。之前是到清華參加培訓,印象中,北京就是一個一本正經,交通麻煩的地方,但同時不可否認,他集具了全國最好的資源,所以吸引著人們前仆后繼。
■幾個關鍵詞
天氣:北京的冬天是寒冷的但不是不可接受的。
去之前,查到天氣說是零下2度,怕冷的我衣服方面糾結了不少時間,羽絨服、圍巾手套都帶上了。
一下飛機,因為室內有暖氣不覺變化,一到室外,凜冽的寒風馬上讓我醒悟這真的是北方的冬天。但是穿上羽絨,帶上手套圍巾還是能抵御,我還要帶上口罩才能控制鼻炎不要發作。

真正煩惱的是進入有暖氣的室內后,又開始覺得太熱……
地鐵:循環往復的路線
- 北京的機場快線是地鐵專線,可惡的是還不支持支付寶或者微信直接購票,要么還要下載app,只好用現金購買,太不方便了。
- 只有東直門和三元橋可以上機場快線。似乎和地鐵不相通,回程這天我進了東直門地鐵站發現無法過去機場快線又跑回地面。
- 北京的地鐵大多是環形的,所以地鐵路線圖是一個圓環,沒有終點站的概念,車一直循環往復。
- 發現北京人似乎并不會太爭搶座位,也可能我遇到的都是非繁忙時段,車上有位置,但人們并不會像在廣州一樣,迅速被座位“吸過去”。
天安門:吸引全國人民前來朝圣的地方
天安門遇到怪阿姨
我是下午快5點到天安門的。
說來奇怪,之前到北京,我都沒有到天安門和故宮來看看。這次終于要來打卡完成一下任務。
天安門的安檢非常嚴密,刷身份證+行李檢查,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是首都最重要的廣場。似乎對外地老人特別重點審查。
在安檢門口,我隨口問了身邊一個阿姨,這是不是去天安門的?結果她開始滔滔不絕,問我是不是廣東人,說她老公就是廣東人,說阿姨帶你去看天安門吧,又說我像她兒子,說自己是開畫室的,認識很多北京大藝術家,認識什么領導,好像我是真是她失散多年的兒子,還說要不要送幅畫給我。
我一直觀察她的穿著打扮,擔心她是不是騙子,雖說北京人熱情,但這也熱情有點過頭了吧。
我一邊想是否想辦法直接溜掉。來到天安門前,她說給我拍個照吧,我說不用了,她主動問我是不是還有事要忙,我連忙說是,她說那我們這么有緣留個電話吧,在北京有什么都可以找阿姨。
我隨便給了一個假的,就匆匆跑似的告辭了,免得誤入百花深處。
白天與晚上的天安門
這次白白天和晚上的天安門都看了。直觀的感覺就是——大。整個廣場固然很大,長安街上,周圍什么高樓都沒有,只有巨大的紅色城樓城墻,給人一種威嚴感。確實是別處都沒有的體驗。


故宮:親身感受皇家氣勢
故宮,中國現存最大的宮殿,是北京的精髓,是無法忽略的。
在人潮中(故宮永遠都這么多人),穿過天安門城樓,高聳的城門,隧道中短暫的黑暗之后,豁然開朗的是宏大的午門廣場——這個已經在電視上看過無數遍的場景,真正親眼看見時,==才真正體會到它的皇家氣勢和歷史的重量==。想象幾百年前,文武百官就這樣上朝拜見皇上,只是今天主角變成了游客們,只是皇上早已不在。



朱紅色,高達10米的宮墻,綠色的斗拱,金色的琉璃瓦,白玉色的圍欄,建筑出寬闊的紫禁城,我不由自主在腦中播放《末代皇帝》的主題曲。


無論覺得故宮多么老套,還是得親身到現場,才能感受到中國最大規模宮殿建筑群的偉大。
20元租用了一個自動講解機,行李存包之后(故宮提供入口存包出口取包的服務,而且免費,這點很好。),就開始了我的故宮自由行。
在宮中,除了中軸線的太和殿、乾清宮這些必備動作,我還去了珍寶館和鐘表館。鐘表館印象尤其深刻。
由于《我在故宮秀文物》紀錄片,對故宮收藏的西洋鐘表技藝之高超已有大致印象,講解員是一個志愿者阿姨,從她口中,了解到當年乾隆是多么喜歡英國帶來的這些造型精美,極具觀賞性的機械鐘表。還命令造辦處制造了許多其實主要為了觀賞,計時功能只是附加的大型鐘表。
正因為這份脫離功能性的有閑,才有了這些無與倫比的藝術瑰寶。
其中一個大型鐘表裝置,安裝有一個西洋人偶,上條并把蘸好墨水的毛筆放其手中,居然就能寫出工工整整的漢字來,實在驚奇。故宮里有個地方趴著一只肥貓。游客們都過去給他拍照圍觀了。

國家博物館:國寶收藏地
國家博物館從外形看方方正正,看慣了廣州各種扭扭歪歪的藝術風格建筑,到北京來還覺得差異很大。
8點半來到已經排了長隊。進門之后,再排隊領票,再排隊進門,再安檢,過程實在繁復。
由于時間有限,快速看了復興之路,古代中過,青銅器、佛造像幾個展覽,最大的感嘆是找到了好多小時候歷史書語文書上的實物。 子母鼎、四羊方尊,看到實物才感受到其工藝之精美,保存的珍貴。
對國家博物館總體印象就是:爺牛逼因為爺就是有國寶。展品份量擺在那里,他有資本牛逼。但在策展和服務方面,其實我覺得廣東省博物館更討人喜歡些。
胡同
雖然知道胡同是北京市井文化的特色,但是可能沒去對地方,走了幾個,還未發現很獨特的風情。



從景山公園出來,去鼓樓經過了一個胡同,路過一個煎餅小店買了一個餡餅吃,還是覺得這種市井味道最有意思。一只長毛貓在車上睡者,隔壁一座紅色木門,蕭瑟枯枝做背景,于是給她拍照一張,感嘆京城的貓也特有氣派。

臨走前,在景山公園拍到了一張有趣的照片。穿著鮮麗的小女孩和高舉國旗的媽媽擺好了拍照姿勢,一個垂暮之年的老人默默走過,仿佛被他們送別。只有背后紅色的大門一直靜靜地佇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