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理性思維能力的秘籍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談到通過跳躍性思維知識的學習,我了解到跳躍性思維(直覺思維和慣性思維)讓人們失去了發現問題新的思考方式和解決辦法的機會。

為避免自己被跳躍性思維綁架,提升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決定有意識地放松思考速度,刻意練習理性思維模式。

成甲在《好好學習》這本書中,給出了提升反思能力的三個方法:

(1)從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2)把生活案例化處理;
(3)培養記反思日志的習慣。

這三個方法對于我來說簡單易操作。自從今年學習漫步人生時間管理課程以來,我把之前每日寫讀經感恩日志(寫了將近800篇)的習慣調整為寫晨晚間日志(一天固定記錄四次+隨時記錄)習慣。晨晚間日志圍繞每日三個目標落實以及我與時間的故事,詳細記錄自己一天的工作生活,每日優秀表現、存在不足及下一步的改進框架展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堅持50年如一日寫反思日志,每日反省。

愛因斯坦說,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由此可見,反思思考的極其重要意義。

易曉能創始人葉武濱說,如何過一天就是如何過一生。

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通過記錄,我們可以對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瑣事進行反思,提升自己理性思考問題能力。

大多數人看到問題就是問題:心態積極的人看到問題卻是機遇。決定我們行為的不是外部的條件,而是我們內在的態度。

通過閱讀《好好學習》這本書,我學會了更詳細的反思記錄方法,希望通過反思把生活中的不如意提升理性思維能力的絕佳機會。

針對工作生活學習中發生的事情,每天寫晨晚間日志的時候,我會認真回顧今天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當時是怎么考慮的?如何換重新來我會怎么處理?


且看具體案例分析。

今天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當時是怎么考慮的?

事件1:出入境管理處工作人員和我溝通大陸證無法按時出證的事情。

事情經過:7月12日,出入境管理處工作人員給我打電話,告訴我,辦理的三個證件中的大陸證的費用未交,無法出證。我立馬不假思索信誓旦旦地說:“我全交了,一定是你們的系統出問題了。我一共辦了三個證,兩個現場交的,一個通過支付寶交的,你們自己認真查查系統。”

對方聽我這么說,語氣開始有點不太友好,要求我把支付寶繳費截圖發給他。我把支付寶交費截圖發給了對方,對方查看之后告訴我,問題不在系統,問題出在我把港澳臺通行證費用交了兩次,大陸證費用沒交。我這才意識到是自己繳費的時候沒有認真核對,還指責人家的系統出問題了。

正應了那句話,原來我們所認為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之間有巨大的差距。

我趕緊給人家真誠道歉,坦誠因自己的馬大哈,給人家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在這個溝通的過程,我的反應是直接根據我的直覺做出的,可以說在一秒鐘之內就立即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我的大腦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只想著自己確實繳費了,沒有考慮繳費過程中可能出現自己操作失誤等因素,從而產生了錯誤的認知,直接把事情的責任歸在對方身上,典型的習慣性防衛模式。

習慣性防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理學現象,我們第一反應不是思考對方的挑戰和質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對我,和他干,第一反應是找理由反駁。

如果我重新來做會有哪些改進?

我先冷靜下來,耐心回憶繳費過程中的各種細節,和對方一起來認真查找問題可能出在哪個環節。找出問題的環節之后,然后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有效避免雙方溝通過程中因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而產生的情緒不愉快。

不過這個坑踩得好,正好寫跳躍性思維讀書筆記,立馬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第一時間給對方表答歉意,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今天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當時是怎么考慮的?

事件2:臨時停車堵住別人的路別人指責我應該在車上留個電話。

事情經過:學校門口停車位特別緊張,每次接孩子放學,基本找不到停車位。由于接孩子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我一般選擇把車子停在基本不怎么影響別的車輛通行的地方附近,然后快速到教室接孩子離開。

與往常一樣,我選擇了這樣的停車方式。等我出來的時候發現,我車子后面的一輛車被堵在里面出不來。司機看見我一臉不高興地對我說:“你的車子堵住了我的路,害我出不去,車子也不留個電話,真是的”。

我立馬不假思索地回應道:”我僅僅進去幾分鐘而已。“潛臺詞是我沒必要留電話。習慣性防衛模式開啟。

之前我有過同樣經歷,當對方車主提醒我說,怎么不在車上留個電話時,我也采取了相似的回答,反應是驚人的相似。

怪不得西奧迪尼在其心理學著作《影響力》說到這樣一個觀點:“人就像錄音機一樣,一按按鈕就播放。”從自己的經歷來看,果真如此。

換位思考一下,我也遇到過車子被別的車堵在里面出不來的情況,當時心里特別的惱火,因為不確定到底要等多久,對方才來把車開走。尤其是如果安排有緊急事情的情況下,就會急得好像熱鍋上的螞蟻,特別惱火。內心會不停埋怨車子的主人,為什么不在車上留個電話呢?

《好好學習》這本書舉了這么一個例子,假設你和客戶約定開會第一天客戶遲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客戶又遲到了,這個時候你就會想這個客戶怎么這么不守時老遲到啊?但假設約定的三天時間都是你遲到了,你會說第一天路上堵車了,第二天家里有急事,第三天早上鬧鐘沒有響。

我們可以發現,當一個問題出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我們習慣把這個問題歸因于別人,是那個人自身有問題,而當同樣的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就不那么想了,反而會把問題歸因于外部因素,這在心理學中稱為基本歸因偏差。

當我們遭受挑戰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向外部找原因,找客觀理由,當我們把外部原因或客觀理由當真以后,別人針對我們的意見就顯得更不合理了。

如果我重新來做會有哪些改進?

我真誠地先給對方道歉:“真對不起,我的車子擋了你的路導致您無法出去,只能白白在車里面等,干著急又無計可施,我特別能理解您的心情。非常抱歉,回去我就寫個聯系電話放在車上,謝謝你給我的建議。”

那么我想對方一定不會再生我的氣,心平氣和地離開。


今天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當時是怎么考慮的?

事件3:早晨花時間自己寫慢生活作業回顧總結卻被告知不符合要求而且位置放錯

事情經過:晨間自習室寫慢生活回顧作業,發現沒人提前完成,自己摸索完成,跑步回來導入到云協作,自認為放在了作業文檔,事實上放到了晨晚間日志文檔。作業審核組長蘇芳在群里問我如何導入自己的作業的,放錯了文檔。

看到消息后,我立馬重新放置,這時候兒子催促我讀經典,我就陪伴孩子讀經典去了。讀完經典一看結果群里有伙伴說找不到晨晚間日志文檔了,組長說發現晨晚間日志文檔放在我的作業文檔里了,小伙伴們炸開了鍋,說我今天什么情況,搞得我特別的不好意思。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外在表現是內心狀態的真實反映。我知道自己患有嚴重的急躁病,做事總是很匆忙,出門忘帶鑰匙,東西落在車里的情況經常發生。

這次匆忙上交作業,導致作業放錯位置。蘇芳發現問題提醒后,我再次匆忙調整,結果犯了更大的錯誤,把晨晚間日志文件夾放入了自己的作業中,自己卻渾然不知,給其他伙伴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我重新來做會有哪些改進?

設置上交作業檢查確認環節,上交之后再檢查確認作業是否放置到位,移動文檔的時候小心謹慎避免把別的文件一并移動了。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都要注意檢查環節的運用,比如文稿交領導審閱或者簡書發布之前增加校對瀏覽環節,出門之前檢查必須物品是否帶全等,避免出現低級失誤,給人一種做事匆忙不認真的印象。

再次強化“事勿忙,忙多錯”,檢查確認環節必不可少。

這個坑我已經踩了無數次,絕對不可以再次發生。吃一塹一定要長一智呀!要不然塹豈不是白吃了?

多一道檢查確認小步驟,避免后面的大麻煩。表面上繁瑣實際上更高效,切記切記!

通過這三個例子,你知道了如何進行反思了嗎?


感恩您來捧場閱讀我的文章

我是高度自律熱愛思考的娟娟。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希望你能點個贊?或者關注下再走!感恩親的捧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