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進入一拖二模式,每天睡得也不好,一直想參加微分享,卻起了個頭,沒有內容。
一、遇到了“小白”
原本年頭做好了兩份PPT,只要稍作修改就可以使用了,但是我想,要怎么講,大家才能聽懂我要表達的意思呢?
因為我做好的PPT是面向孕媽媽和準爸爸們的,而她們已然是有一定知識體系的,講人話,她們看過母乳協會的文章,這些理念她們是認可的,課程設計會帶有更多專業知識。
而這次面向的還有未婚男女,希望他們聽完之后有個大概的框架概念,別以后真的生孩子了,到醫院任人宰割……
我要做一份未婚男女都能聽懂的微分享。
二、用數據“撐腰”
對我來說,做一份微課PPT,每一頁都希望有注明來源出處,它的證據級別是哪一層。
我又開始進入完美強迫癥,最近聽完老師一節課之后,這次的思路會把數據的數字放大。
讓大家對分娩過程的風險把控有個更直觀的認知。
三、假設性思考
我總是覺得自己不會做PPT,怕寫出來思路不清晰。
后來我從提問題入手,先拋出一個問題,自己進行自問自答,寫著寫著就出現第二第三個問題。
寫完之后進行審查排列,看看哪些是重復的,哪些是跑題了,再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