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當大人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孩子就學會了粗暴,學會了壞脾氣,學會了指責、學會了狡辯、也學會了膽小和自卑。
?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 一個個性自卑孤僻的女孩,她有一個脾氣非常火爆的父親。
? 在她的印象中,父親常常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
? 小時候吃著吃著飯,父母就開始吵架,她的耳邊就充斥著父親的怒吼和母親的哭泣聲。
? 有一段時間,父親工作不順利,看見誰都忍不住要指責幾句:
? “不做作業看什么電視,沒出息!”
? “家里這么亂,每天搞不懂你干什么吃的。”
? “你煩不煩人?”
? 于是她一放學回家就趕緊躲進房間里不出門,整個青春期敏感又恐懼。
? 當這個小女孩長大以后,就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家,嫁給了一個大自己21歲的老頭,因為她太渴望溫柔包容的愛。
? 俞敏洪曾指出:“父母控制情緒,理性地跟孩子交流溝通,孩子才能養成心平氣和的情緒,才能夠從容不迫地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
? 對于孩子而言,脾氣是苗子,而福氣是種子,長大以后,孩子其實就是你的影子。
? 好的教育,是學會彎下腰來,站在與孩子平等的高度,去傾聽去對話。
? 別依仗生恩養恩就肆意宣泄,孩子在幼年時期,對父母言行最是敏感深刻。
? 多關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遇事對孩子柔和一點,才能讓孩子在充滿愛與幸福的童年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