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以食為天,飲食習慣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多數人因為公務或者旅游外出、到異地甚至是海外,因為吃不到家鄉的順口飯,產生思鄉的情緒。在旅行或者公務結束,回到家吃上一碗面或者是酸辣粉的時候,會覺得:哇,還是回家好。
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中餐館,甚至是中國城。在海外有中餐館很普遍,是因為人出門在外有想吃到家鄉飯的需求。作為一個生活在新西蘭十幾年的中國人,我看到了很多形式的中餐館、也經歷了它們的興榮與倒閉。這讓我不經思考在海外,經營一家中餐館需要思考的商業本質是什么?森川亮在《簡單思考》里提到的用戶需求、追求價值、不守舊功這三個點讓我理解初步理解了,那些餐館興榮與衰敗的原因。
餐館的本質就是提供食物,用戶的需求就是吃到可口食物。在新西蘭的中餐館中,有一種是面向中國人的。
面向中國人的中餐館里成功的餐館往往就是專門制作適合中國口味兒食物。就連如何做也都是完全仿照了中國人會怎么做,飯菜的樣式,甚至餐廳的裝修,簡單來說都是完全照搬國內的樣式。
這就是完全考慮到了中國這部分用戶的需求,他們來這里吃飯,就是想吃到地道的中國餐。店里的裝修一樣,他們感覺好像回到了國內,有一種安心感。
這類成功的餐館在追求價值方面完全遵循了客人說了算。一家湘菜飯館兒,就睛盯著用戶是來制香和辣這個味道。而一家西安飯館兒就把一碗面食做得極其地道。這里餐管不會強迫自己追求創新,去迎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而是滿足一部分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