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未到中年,其實還處在整個人生的起始階段,最近的自己就開始染上了莫名其妙的“回憶癥”,自己一個人在外求學,難免會感到孤獨,但是,卻又無能無力,說要向父母哭訴,難免覺得自己矯情,自己也不想讓他們感到擔心;向兩三好友訴說,更是覺得不大可能,畢竟在身邊和隔著屏幕總是有些許區別。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自己就開始陷入回憶的漩渦,開始想起以前那些有的沒的,甚至開始后悔以前不該和那個人吵架,不該和心里的那個她說出那樣的話,也許,更加說不定自己會后悔,在畢業的那次謝師宴上,也沒有說出那句在心底壓抑了許久的,因為學業,因為其他而藏在心中慢慢潰爛的那句話。太多的太多,在那種時候都會浮上心頭,才行十幾載,就已然故事太多酒太少,那活了幾十年,又該要多烈的酒才能伴著這樣的故事喝下。
其實,自己大可以不用這么悲觀,或者說,自己大可以坦坦蕩蕩的向前看,自己如此年輕,詩和遠方,都還是大把的可能。但是,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種動物,不可能事事都可以積極的去面對,總有可能是消極的一面,占據著你對這件事的看法。然而,年輕總歸是好的,故事還不多,不用回憶太久。其實,現在就回憶,并不是什么奇事,現在不說物欲橫流這樣的對生活的口誅筆伐,太多的急功近利的事情都活生生的展現在眼前,各種不公平開始大行其道,各種“官二代”、“富二代”開始占據著所有的新聞版面和茶余飯后的時間。
于是,慢慢的,屬于我們的這樣的平常人的時間開始減少,我們開始活在聚光燈之外,可是,在回憶里面,我們都是主角,在回憶之中,每一幕,每一幀中我們都是不變的主角。我們回憶起來,口吻都是異常的相似。“那個時候,我們一起”,總是以這樣的句式起始,而中間則是穿插著我們每個人對自己這么多年來所經歷的種種。所以,往事,也并非都是不好,至少在這里,往事的這塊舞臺之中,哪怕你不是主角,也一定是這部劇中重要的角色。
仍然記得在我來到這個離家快一千公里的學校求學時,在看見父母開車慢慢駛出自己的視線的時候,一個大男生,鼻子仍是有點酸酸的。你說,一個人來到這樣的地方,一個人會面對如何將來的一切,讓自己開始變得一個人來使自己堅強。有時候,一直都會讓雞湯來“麻痹”自己,讓自己堅強,只是再強悍的人也有黯然神傷的時候,記得在這所大學的不久之后的一個周末。新朋友又沒有混熟,而老朋友又已經全然不在自己身邊,這樣尷尬的境地,讓自己在哪個周末開始顯得形單影只。于是,一個人來到從來沒有踏進過的圖書館,想靜下心來好好讀幾本書,讓自己好好的充充電,但是,一個人在特別安靜的環境之中,不可避免的開始想起在幾個月之前,這樣的夜晚,是不能夠允許自己可以看“閑書”的。那個時候,單詞,歷史事件,馬克思恩格斯,等等之類的占據著我們那三年的幾乎所有時間,恨不得自己在夢里做的夢都希望是在背這些東西。
所以,那個時候,自己回想起自己的高中,回想起寢室里的那些狐朋狗友,想起在課上一起睡的覺,也想起在最后一年一起發奮努力的誓言,也想起來了在那樣的夜晚,有時候的心猿意馬。
時間的差別就是在于,給了當時覺得是最最深惡痛絕的當初,也許在幾年之后,時間就會讓你后悔當時沒有好好對待那個當初。時間讓少年成了大叔,讓現在成為回憶,讓當初的棱角分明,變得以后的圓潤事故,這些都是時間給的,時間肯定會讓一切都慢慢變成往事,無論你珍惜與否,好壞與否,一概如此。
往事如此,只是更加讓人覺得無可奈何,你有這樣的往事,人生或許才有那么些質感。在外求學已然三年有余,慢慢對自己心中的那些往事都逐漸有了一些定論,面對這些,自己都不曾后悔過,因為這些往事,讓自己依然可以使勁的往前沖,可以笑著看那些善惡美丑,讓自己依然可以做出自己想做事情,讓自己依然有著自己的棱角和底線。
敬往事一杯酒,敬少年一杯酒,敬歲月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