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燭火,暖。
? ? ? ? ? ? ? ? ? ? ? ? ? ? ? ? 牽掛,深。
? ? ? ? ? ? ? ? ? ? ? ? ? ? ? ? 記憶,情。
? ? ? ? ? ? ? ? ? ? ? ? ? ? ? ? 想念,家。
家,是什么?千萬個人有千萬個說法。有的說,家是一種文化;有的說,家是一段時光;有的說,家是一種情懷。還有人說……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從社會學看,家是一棟房子,有人就有家。
從心理學看,家是一種牽絆,有愛才有家。
從人類學看,家是一個族群,有緣才是家。
……
我不懂太深刻的奧秘,此時此刻,眷戀著我的故鄉,只是一個即將遠行的游子的告白。
獨自在異地求學,離開家的那一刻是最想家的時候,從母親手里接過精心為自己準備的食物時,微笑著對母親說:“媽媽,不用送了,很快就會回來的。”
然而一句很快,就是5個月的分離。轉身的瞬間,淚水浸濕了眼角。很想撲過去,實現那句“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可終究只是想想,肖曉依然踏上列車。
有時候肖曉會覺得自己很殘忍,明明標榜自己要做個孝順的女兒,到頭來卻匆匆做了決定,就跑去離家萬里的地方數月不回。比如此刻,上車后肖曉隔著窗戶向窗外的母親微笑,大聲的呼喊,似乎不舍,可依然隨著車輛的移動而離去。
肖曉不愿母親此刻是怎樣的心情,因為怕自己再想下去,就跳下火車,再也不愿離開。
離家萬里,肖曉積極的融入這里的生活,雖然吃的食物和家里的沒什么不同,口味相似,習慣相同。可是肖曉總感覺變了,到底是哪里變了,肖曉卻說不出來。
入學后,肖曉才明白高中時代無比憧憬的大學生活究竟是怎樣的模樣。
小教室變成了大教室,每節課的老師走馬觀花一樣放映了PPT,肖曉每天掙扎著在游戲與學習之間做抉擇,偶爾,暮然回首卻發現深澀的課本面前,你不認識我,我也讀不懂你的心。
就像出籠的鳥兒,沒有了約束的肖曉一個學期下來,忙碌的社團,游玩的照片,嶄新的課本,越來越卡的手機,見證了肖曉大一生活的真實狀態。
期末考試前的兩個星期,每天在圖書館學習的時間,一度讓肖曉感覺自己回到了高三那段時間,沒有手機,沒有娛樂,每天只想著學習二字,現在想來,那段時間,簡單而快樂著,挺好。
也許,沒有獨自在外生活過,就不懂對家的渴望。有時候,肖曉再吃一碗米飯的時候會想到媽媽做的土豆雞塊,晾衣服的時候會眷戀家里那臺洗衣機……
每到夜晚,拿起電話,語無倫次的講些瑣事,只有自己的媽媽會擔心自己的話費不夠,總是堅持自己打過來才放心。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肖曉失眠躺在床上,偷偷的想家,扳著手指數著回家的日期,每數一遍,內心都叫器著雀躍。
呼啦啦的3天過去,交完卷子的那一刻,才真實的觸摸到家的溫度,整理好精心準備的禮物,肖曉安心的等待時間的流逝。
深夜,火車隆隆,疲倦的肖曉面對一車困倦的旅客,跟隨者列車獨有的聲音,進入夢鄉,下一站,就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