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明節之際寫這個話題,有感于春節期間參加的一個追思會。
? ? ?親戚在廣州住院治療了一年多,因醫治無效在春節期間撒手人寰,帶著對家人的眷戀,帶著對生命的渴望,永遠地離開了,享年66歲。
? ?66年短暫人生,“永懷鴻鵲之志做事,常懷感恩之心做人,”是這位故人的座右銘,他在生活中表現的如此完美和貼切。我們緬懷他,緬懷他作為一位好父親,為后代樹立了榜樣,是家族永遠不衰的源泉。我們懷念他,懷念他作為一個奮斗者,不甘平庸勇于開拓,為員工的福祉、為家庭的安康不知疲倦.......可是他卻帶著疲倦走了,他不知道他會走得那么早,留下了萬貫家財,留下了一家老老小小。追思會場莊嚴肅穆,多少年來都沒見過那么大的場面,看到他的妻兒痛哭流涕,看到他的妹妹失聲痛哭,他的兒子,他兒時朋友,同學,知青代表,同事,合作者,員工都在敘說他的點點滴滴,在場的300多人無不流淚,然而,他苦苦經營的一切留下了,他走了,永遠的走了。這些美好的贊譽對他來說有用嗎?他今生所擁有的一切身內身外之物,最終舍他而去。
? ? ?當時感受多多,就想著回來寫一點東西記錄一下,因為最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舍離一切離開的。
? ? ?周末讀書會中打起了瞌睡,突然聽見日常師父語重心長,苦口婆心的聲音:“死期無定,死緣甚多,活緣甚少。 雖盡人皆有,然以于日日中,每念今日不死,今日又不死.......”頓時一激靈,被這“死”嚇醒了。
? ? ?春節后聚會,看到一位同學面目憔悴,后來才知她50歲的丈夫突然過世,她把房子車子都變賣還帳,自己開始工作了。一位復轉軍人63歲,生活習慣良好,煙酒茶不沾,朋友們都說他要活一百歲,可是從檢查出病到去世8個月,還有春節前去看望的40歲老師走了,同學家的老人走了,24小時內聽到有三人永遠的走了......每當聽到就心生恐懼,感嘆生命太無常,人生太短暫。
? ?人最怕將“死”字和自己聯系起來,似乎說一下都會招來不祥之兆。事實上死亡是每個人生最大的現實,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死亡的結局。“人時刻都在面臨著死亡威脅,就像風中的燈火,隨時都可能被吹滅。”
念死無常啊!我們雖然還活著,這個世間將我們置于死地的因緣卻很多,所以要好好珍惜利用暇滿人身修行,起利益安樂之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過好每一天,千萬莫虛度了好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