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月白
喜歡就是,和你靜靜地聊著天,沒有什么固定的主題,沒有什么特定的目的,生活瑣碎,亦或者哲思人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個靈魂在漫無邊際的聊天中碰撞,交匯,心生喜悅。
《愛在黎明破曉前》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在歐洲通鐵上,來自美國的杰西和法國女孩賽琳相遇,看起來,像是一段艷遇的開始。
然而,他們之間并沒有電石火光,沒有激情四射,有的,不過是節奏和諧的閑聊。和諧到彼此不愿結束這段美好的聊天,于是杰西在下車前做出邀請,讓賽琳陪他下車,待第二天再離開。
理由很具說服力:如果某一天你結婚了,生活讓你對你未來的丈夫產生了怨言,你會幻想如果是其他在你生命中出現的男人們,會不會比他要好,不如現在就不留遺憾,如果你更了解我,也許之后不會再對我存有幻想。
他們一起在完全陌生的維也納停駐,一整個夜晚漫游于這座城市,談論這座城市的風景,談論童年,談論人生,談論死亡,談論社會,談論感情,談論男女關系,似乎一次性就將正常男女交往慢慢獲知的東西了解清楚。
當然,這樣理性自然地聊天間隙中也會穿插著小浪漫。
音像店里,狹小的試音室,碟片緩緩播放著動人的音樂,躲閃的眼神,是克制不住的吸引;
摩天輪上,日落時分,浪漫的地點,浪漫的時間,適合做的,就是浪漫的事。
影片中有這么幾個有趣的小場景:
公車上,杰西提議玩提問回答的游戲,初相識的人對于彼此有一些好奇,借此游戲就可以問到自己最想知道的事情,男女差別瞬間在這個游戲上體現。杰西感興趣的是,賽琳第一次對一個異性有性方面的興趣是什么時候,賽琳的回答具體生動;而賽琳問杰西的問題是每個女孩子都會問到的:你有沒有愛過一個人。杰西的回答簡單又模糊:有過。
餐廳里,賽琳玩起給朋友打電話的游戲,讓杰西假扮她的朋友接電話,借此告訴杰西自己對眼前這個男人的感覺,也在試探,對方對自己的看法。含蓄中暗藏著小曖昧。
路過的河邊,遇到一位流浪詩人,他提議讓他們給他一個詞,他可以給他們作首詩,詩人似乎能看透眼前兩人的曖昧,情詩念出來,像是彼此對對方的告白:此刻你可知我心?
然而由于害怕這份難得的精神上的交匯會被日常瑣碎消磨,他們在離別時拒絕“世俗”地交換電話和地址,用一種浪漫卻充滿未知的方式,來約定下一次的相遇。
愛是,那個人出現,世界忽然不再空蕩,哭和笑都有了意義,看到缺點也不影響這份心情,希望時光停駐,希望永不分離。
九年之后,電影第二部《愛在黃昏日落時》上映,杰西將九年前的故事寫成了書,巴黎的書店簽售分享會上,賽琳出現,他們的眼神,寫著四個字:好久不見。
原來,當初追逐浪漫拋棄世俗聯系的行為,讓他們就此失散九年。
再次見面,談話不再輕松無憂,不再天馬行空,他們眼中有著太多的情緒,心中有著太多的話語不知從何說起,歲月也在他們的臉上刻下痕跡。
他們流連于巴黎街道,說起的,是工作,是生活,是現實,是關于九年前一時沖動不留聯系方式的懊惱。
坐在將要分開的車上,賽琳的情緒終于失控,她埋怨杰西的書讓她記起相信愛情,充滿熱情和希望的自己,然而她現在卻什么都不相信了。杰西也終于傾訴出,自己掩藏在看似正常人生活下的痛苦心情。
車子停在賽琳住的地方,杰西應該趕去機場,然而他卻一再拖延,選擇送賽琳回家。在那間小屋里,賽琳為杰西彈唱那首會讓心也忍不住旋轉起來的華爾茲,為杰西表演妮娜·西蒙演唱會上隨意俏皮的小動作,杰西眼中的專注,一如九年前,除卻滄桑,更添了深情。
婚姻是,瑣碎雜亂的生活消磨了彼此的激情,淡化了愛情的存在,甚至失去了傾聽對方的能力,但只要愿意靜下心來修補,仍舊可以結伴同行。
又一個九年,《愛在午夜降臨時》上映,杰西和賽琳有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整個夏天他們都住在一家邀請他們過去的希臘家庭中,旅行接近尾聲,女人們在廚房忙碌,男人們在河畔談論杰西的新書,看起來歲月靜好。
然而二人之間卻暗藏著矛盾,杰西送走來過暑假的兒子亨利,心情陷入低谷,與前妻關系的惡劣,亨利成長過程中作為父親的缺失,這一切讓他苦惱不已。他想從巴黎搬回紐約,然而對于賽琳來說,需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整個家庭的未來,她無法認同。
好友精心安排的浪漫一晚,變成了愈演愈烈的爭吵,彼此都認為對方不理解自己,這一次,他們驗證了第一部中初相識時賽琳對杰西說過的話:夫妻在一起久了,就會失去傾聽對方的能力。
雖然婚姻會讓愛看起來褪了色,但是激情之愛會漸漸演變成陪伴之愛,爭吵的收場,總要有一個人先妥協,于是杰西來到在河邊生悶氣的賽琳旁邊,用作家特有的編故事方式,緩和之前的氣氛,一方妥協,另一方也應適可而止,給予回應,這樣,才能繼續走下去。
這世上沒有永遠完美的夫妻關系,婚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兩個人在矛盾中學會如何修復,磕磕絆絆又如何,總好過心灰意冷,形同陌路。
《愛在黎明破曉時》是由理查德·林克萊特執導,伊桑·霍克和朱莉·德爾佩主演。講述了美國青年杰西在火車上與法國女學生塞琳相遇的故事。